第八百一十三章:倭国进行的豪赌(第2/3页)

他相信对于燕城的求援,或许其他三国并不会出动太大的力量。

此刻,燕城内,便是张玉和朱能镇守。

“现在王爷世子未归,倭人想要攻我燕城,看来只能死守一番了。”

“只是不知道齐王会不会袖手旁观。”朱能有些担心的说道。

现在九州岛只有齐王一个王爷在,他节制九州岛所有明军兵马。

朱能担心他故意不进行支援。

张玉道:“放心吧,齐王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的,王爷可还在高丽那边呢。”

“如果燕城城破,这就是齐王的责任,到时候王爷肯定会找齐王的麻烦。”

“我想齐王肯定不会想面对咱们王爷的。”

“现在我们只需要牢牢的守住燕城。”

朱能有些忧心的问道:“如果守不住呢。”

张玉笑着说道:“那就守不住吧,王爷先前传信过来,如果守不住,无须死守。”

“等到众位王爷归来,这倭国自然唾手可得。”

听到这话,朱能才心里安定了许多。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大概是守不住的。

倭国动员全国兵力的事情,并非多大秘密,稍微打探下就知道。

大明虽强,可一城之力怎么能对抗整个倭国。

事实也正如他们猜测的那样。

仅仅只是十天,倭国就直接对燕城发动了攻城。

密密麻麻的倭军,推动着攻城器械强攻燕城。

燕城城墙火炮轰鸣,每一发下去都能造成大量的伤亡,只是面对犹如蚂蚁一般的倭军,这点伤亡并不算多。

火绳枪架在城墙之上,不断的朝着过来的倭军射击,即便如此,倭军的攻势依然十分强劲。

这一打,就是三天。

每日天亮到黄昏日落,倭人的攻城就没有停歇过。

哪怕是到了晚上,倭人都会有人不断进行偷城的举动。

城墙之下,已经是铺满了倭军尸体。

即便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倭军至今还没能拿下城头。

在第四天的时候,齐王朱榑率大军来援,与倭军展开惨烈厮杀。

损失了数万将士后,朱榑也不得不暂时退出战场。

倭兵太多,在与朱榑作战的同时,并没有中断对燕城的攻城。

虽然明军的伤亡已经达到四五万之多,但是倭军至少损失了十五万的倭兵。

这已经很不错了。

朱榑带来的二十万兵力,多数都是卫所兵,而不是大明的职业军。

他们多数时候都是干着屯田的活。

毕竟如今大明精锐主要集中在草原,还有暹罗,满者伯夷。

足利义满完全不顾及倭兵损失,直接对燕城进行四面强攻,同时留下足够兵力阻止齐王朱榑对燕城的支援。

半个月后,燕城已经弹尽粮绝。

朱能和张玉也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南城门突围。

在朱榑的接应下,最终突围而出的人数不到七千。

足利义满虽然拿下了燕城,但并不好受。

因为倭兵的损失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万。

哪怕现在足利义满手中的兵力还有将近七十万,可是他们还需要攻下晋城,秦城,齐城。

一座城池就丢了二十万兵力,那么再攻三座,岂不是最后只能剩下十几万兵力?

这样打下去,把倭国的兵力全部打光了,整个倭国都只剩下一些老弱妇孺,那还打什么。

大明到时候再派出个二三十万明军,倭国拿什么来阻挡。

难不成把女人都充入军中吗。

当然,账不是这样算的。

倭国目前的损失,最大的关键还是因为齐王朱榑的支援野战。

齐王朱榑这边的损失也不小,二十万支援过来的明军,现在也就剩下十万出头了。

加上剩余三座城池的守军,目前在九州岛的明军总数,也就只有二十二万左右。

当年蓝玉部下三万八千人加上老百姓和牢犯一起四万人不到,顶陈友谅六十万军兵一百一十七天。

为什么朱能张玉这里半个多月就没了。

其实关键的是人员不同。

蓝玉之所以能够守住洪都,除了自身的原因外,还有陈友谅的原因。

陈友谅虽然有六十万大军,但是其中有很多是他临时集结的,而且还有很多是水军,没有攻城作战经验。

再加上他战术不佳,没有利用自己的人数优势进行大规模的攻击,反而是攻一天,歇两天。

这就给了蓝玉喘息之机。

后来看着洪都城的士兵们拼死抵抗,陈友谅竟然有点想要撤退,底气不足,再加上他修整军队,这都是兵家大忌。

足利义满就不同了。

作为结束了倭国南北朝之人,在领兵作战上他有着丰富经验,而且本身军事天赋尤为出色。

在最初之际,他就知道只有强攻一条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