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为后世子孙留点东西(第3/3页)

朱元璋虽然也想着大明千秋万代,可是历史的事实证明,从来就没有永久的王朝。

一个再为鼎盛的王朝,总会因为各种原因迎来衰败。

在这方面,朱英是最有见过的。

便是后世,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在朱英穿越前,照样已经不断的在整体下滑了。

那可是后世现代,依旧是有这样情况的发生。

更何况说是如今的大明。

“便也罢了,多一点兵也是好的,至少能够把某个不肖子孙给熬死,争取等来几个明君的机会。”

“关于驿站这块,大孙就放手去干吧。”

想清楚后,朱元璋开口说道。

他也知道,自家里的子孙中,不可能说个个都是治世之君,昏庸不可避免。

有道是崽卖爷田心不疼,现在自己跟大孙辛辛苦苦弄好的江山,后世子孙挥霍起来完全没有什么感觉可言。

只能是多留一点,也让大明的国祚更延绵一点。

朱英得到允许后,便开始着手于驿站的改革了。

这样的改革在洪武年间,可谓是不存在半分阻力。

不同于其他时期的变革,在朱元璋这个时期,完全没有任何的抵抗力量,而那些有能力起反抗的,早就全部被朱元璋给弄死掉了。

就整个历史王朝环境上来说,可没几个时期可以有这样的改革环境。

基本上可以说只要商议好章程,朝堂上的大臣们就是只能跟着办事,连提出反对意见的可能都不大。

得罪了陛下的人,终归是在奉天殿上站不了太久的时间。

别说这个决定是对的,哪怕是错的,谁还能拿陛下怎么办呢,说都不见得能说两句。

加上锦衣卫对京师官员的把控,说弄死你就弄死你,根本不需要什么太多的借口。

唯一能够蹦跶两下的蓝玉,现在也已经跑到边关去了。

即便是蓝玉在,于内政上也不会有什么指手画脚的地方。

大明如今的权力,都集中在武将勋贵上头,对于武人来说,陛下以及太孙殿下想要办点什么事情,支持就好了,什么长远的,他们反正也不懂。

懂的不敢说,能说的又不懂,朝廷自然就是爷孙俩的一言堂。

整个驿站体系对于大明来说也是非常的重要,为了不让其他官员有插手的机会,朱英把驿站从兵部这边拉了出来,单独成立了一个驿站司,全程是京师驿站总司。

直接由皇帝直属,不接受任何官员的调动和安排,所有一切的流程,均按照宫中的意思直达。

而关于驿站民用的消息,朱英也在京师邸报上刊登出来,让大明的百姓都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