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愿为大明,征讨不臣(第3/4页)

朱棣牙根紧咬。

倒不是因为朱英的话,而是在这朝会上,站在朱棡旁边。

谁总是能经得起这般挑逗。

他真想远离朱棡,换个位置,哪怕是站在大臣的后面也行。

可这位置,并不是他想换就能换的。

在这朝堂上,尤其作为藩王,于父皇面前,不管有多大的仇怨,都必须忍下来。

兄恭弟谦,哪怕是做样子也得做。

这朝堂上,看似讨论甚多,可从来就不缺少停留在藩王们身上的目光,尤其是那些御史言官,一个个没吃饱都撑着,整天就搞事。

稍有什么违反礼仪举措,就到父皇那边去告状。

一番训斥难免,最为担忧的,还是影响到父皇心中的印象。

朱棡不在乎,可朱棣在乎。

若是影响到父皇心中的印象,太多的事情,就不好操办了。

想到这里,朱棣微微闭上眼睛。

我忍,我再忍,我……继续忍!

朱棡嘴角翘起,只要看到朱棣吃瘪,他就贼高兴。

龙椅上,朱元璋微微颔首。

大孙这话,算是说到他心头上去了。

朱元璋很在乎面子,尤其是大明的面子,若真是闹出了这等事情,让高丽给吃瘪了,要这朝贡诸国如何看待,岂不是有失大国风范?

这一点,朱元璋最是接受不了的。

再者说了,征伐倭国,本来就已经定下数月,也筹备了数月,突然就不打了,这岂不是让那些倭寇,更为嚣张,助长气焰。

对于倭国,朱元璋打心里头,就恨得牙痒痒。

太不给大明面子了,当初要是老老实实臣服,也没啥事。

当年明朝使臣,七人去倭国传旨。

五人被杀,两人被扣。

怒不可遏的朱元璋,当即就再度遣使,递交宣战国书。

当时把持南朝国政的是怀良亲王,也是嚣张至极,回朱元璋国书道:

“臣闻三皇立极,五帝禅宗,惟中华之有主,岂夷狄而无君。……

陛下作中华之主,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封疆百万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

臣闻天朝有兴战之策,小邦亦有御敌之图,……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臣何惧哉!……特遣使臣,敬叩丹陛,惟上国图之!”

怀良亲王意思,就是你朱元璋不配当华夏之主,甚至有公开辱骂的意味。

同时严明你若是征伐我国,我也跟你奉陪到底。

这要朱元璋,如何忍受得了?

自称帝以来,追亡逐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再造华夏之江山。

打得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逃亡漠北。

其文治武功可以说是震惊寰宇,国书所到之处,周围蛮邦莫不人人跪服。

就这倭国刺头,这般公然对抗。

然最终,朱元璋硬生生将这口气,给咽了回去。

可这也成了朱元璋心中,极度不爽之事。

如今眼看要打了,又有人跳出来说不打。

还伤大明之风范,怎能使得。

“这倭国要伐,那辽东要守,陕西反贼,更是要剿灭干净。”

沉默半晌后,朱元璋再度从龙椅上站起身来,高声说道。

“咱曾经征伐天下,手中兵将稀缺,且有张士诚,陈友谅,比咱的钱财多,兵将多。”

“便观古今,他们已化作尘土,而咱建立了这煌煌大明!”

“如今大明,坐拥疆域千万里,将士上百万。然却连这区区反贼,侵犯倭寇,都不敢打了吗?”

“那辽东,奴儿干,亦是大明之所属,那些子民,亦是大明之子民。”

“如何,是咱的将士老了,提不动刀了,还是这荣华富贵迷了心,再无当年凌云壮志!!!”

“告诉咱,是这般的嘛!!!”

对于倭国压抑多年的愤怒,终于在这个点上,朱元璋彻底的爆发了出来。

面对陛下的咆哮,文武百官,众多藩王,尽皆伏地磕首。

其武官行列,一人前行,单膝跪地,以武将之礼抱拳道:“臣傅友德,愿为陛下将那倭国不臣之头颅,尽皆取来,以正我大明之威严!”

而后宋国公冯胜亦出列抱拳行礼道:“臣冯胜,愿为大明先锋,征讨不臣!”

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

这是比凉国公蓝玉,还要更为有资历的军方大佬。

曾经蓝玉,都不过是他们麾下副将。

洪武二十年,冯胜担任大将军,带领傅友德、蓝玉等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地区的残余势力,受封宋国公。

洪武十四年秋,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步骑三十万远征云贵。

仅用百余日就平定了贵州、云南。

两位大佬的出面,让五军都督府,再也忍不住,纷纷起身前行,以军之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