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136 章(第2/3页)

其实那会儿就挺吓人的,不少人认为,这个购物频道树大招风又孤悬海外,很难把握,反正宣传的目的也达到了,不如见好就收,趁机撤了。

但是甘部长和陆时章都认为,这个窗口太好了,如果能保住,无论是对燎原厂,还是对其他的夏国产品挺进海外都是最好的途径。所以,由陆时章牵线,许如意认识了一位很不错的投资者,来自于沙特的费萨尔,他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燎原厂将一部分股份转给了费萨尔,从此由夏国人控股标成了表面上的沙特人控股,有了自己的大股东。

1987年年末,沙特和美国的关系如胶似漆,偏偏又和夏国达成了某项重大交易,所以这个转让,让美妙电视购物频道安全地生存了下来。

但许如意一直知道,沙特和美国的关系并不是一直都这么好的,随着美妙电视购物的越做越大,他们肯定要拿到手的。

好在这两年,许如意已经竭尽所能的强化了燎原厂的优势,日本的机床精度有问题,他们直接上了一台新的比对对象——米勒兄弟同型号数控机床,照旧是24小时直播,照旧是不间断工作,照旧是免费寄送三台设备的加工工件。

这些工件常年的供不应求,有的是发烧友,有的是采购商,有的机床厂。但都是为了比对,但无论怎么样对比,同一天生产同时生产的工件,使用过三年的燎原厂数控机床,工件的各方面精度跟米勒兄弟新的设备一样,而且这种一样一直持续到如今,没有任何变化,还有比这更好的广告吗?

至于推出的夏国产品,他们已经帮有生命力的产品进入了美国市场,更何况还留了后手,所以,她已经做好了被针对的准备了,只是没想到选在了这个节点,他们的第一届国际机床展即将开幕的时候。

所以郭培生一说这事儿,许如意点点头:“也差不多了,人家家的后花园,让我们待五年已经是奇迹了。”

不过她还说了一句:“美国人真没什么肚量。”

事实的确如此,选择这会儿没什么好处,就是让他们不痛快而已。郭培生也点头:“是,所以这事儿怎么处理呢?”

大致方案早就有了,不过什么时候进行,还得许如意拍板,她笑了笑说:“我也没什么度量,他们不让我舒服,我也不让他们舒服。人哪,最不能的就是亏待自己。”

郭培生一听她这话就乐了,他就知道,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是不是顺境,许如意总有办法让自己过得不憋屈。譬如当年日本的封锁,别人总觉得他们要不是国内企业集体支持,肯定凄凄惨惨戚戚,但实际上,你看看美妙购物频道就知道,她有的是反击的办法呢。

更何况现在呢。

他直接说:“那你回去跟刘晓红说说,我来接你的时候广播信号还没接通,她一直在等。”

许如意这才知道,为什么这么急切,这是不准备他们给开了。

她回厂也没回家,直接去的办公室,给刘晓红的电话刚播过去,那边就接通了,“厂长?!”根本就不用许如意问,她直接将现在的情况说了说,“从七个小时前,我们的信号就被切断了,中止了直播。随后,前一阵子多次接触过我的飞智基金再次来接触我,想要收购我们的购物频道。”

“飞智基金背后,其实就是美国的各大机床公司。当初对日的各种限制,都是他们在出手。”

“开出什么条件?”许如意问。

“1000万美金。”

刘晓红的话一落,许如意直接哼了一声,不是她不礼貌,实在是这个价格低的离谱。毕竟这可是全美唯一一个可以卖出去机械产品的购物频道,而且它的观众比任何购物频道都要垂直,这点钱,还不够他们一套柔性制造系统的价钱,居然好意思说收购?

刘晓红也是很生气,虽然知道开在人家地盘早晚要关,但是,自己辛辛苦苦做起来的频道,居然就给这点钱,这不就跟强盗一样吗?

她沉声道:“他们就是觉得,我们不卖,就没有信号,就没办法复播,只能砸在手里,所以必须卖!话里话外虽然没有点名,这事儿是他们做的,但都是这个意思。”

这就是他们的算盘。

当然,这只是开始,就跟当初认为日本威胁到了本国以后,他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针对日本机床公司,限制他们的进口数量,提高他们的价格,还通过各种舆论打击,他们也会这么对待夏国。

许如意就跟刘晓红说:“按着计划办吧。”

刘晓红还以为许如意会犹豫,拖延一阵子,哪里想到她这么果断,竟然连挽回都不试试,直接就下了命令。

她一时间心里有些空落落的,不过许如意是总厂厂长,她的话自然是要听的。等着挂了电话,刘晓红就将抽屉里的早就写稿的一份新闻稿拿了出来,看看后,叹息了一声,才打电话叫了她的助理过来:“租赁这上面列出的报纸的广告位,将这份新闻稿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