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两章合一(第3/5页)

他立刻说:“好的。”

事实上,并不只有他们收到了这样的回复,全球数十家曾经跟夏国机床厂提出更换日本数控系统的公司,都收到了这样的答复。

胡浩惊讶地跟许如意通电话:“我以为他们会直接说,那就不合作了。没想到他们迟迟不回复,我怎么觉得,他们这是舍不得呢。”

这会儿的胡浩跑到了燎原厂,说是看看许如意,其实看样子,他也需要发散一下,嘴角长了个特别大的泡,这会儿破了,烂了老大一块,说话都疼,显然不是一般的着急上火。

潘华给他端了一杯菊花茶,胡浩连忙说谢谢,“你们真不错,连菊花茶都有。”

“没办法,知道你们最近上火,专门买的。”

胡浩:……

许如意不过是开个玩笑,接着说:“因为我们扭成一股绳了,他们感觉到了力量,所以坐山观虎斗,这样才不得罪人。”

倒是日本机床制造协会,最近几天的氛围并不好,谁都没想到,夏国的机床厂没有一个愿意的,他们本来以为选择日本数控系统,继续完成合同订单,拿到巨额的利润,这几乎没有悬念的事情,可夏国人居然不要!

这就让他们进不能退也不能。

坚持下去,这些大的公司不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内买到需要的产品,时间一长,怎么可能不出事?他们原先的配合不过是因为无所谓——都是一个价钱,用燎原的,用日本的,他们不吃亏。如果真的误了事,他们凭什么听从日本机床行业的号令呢。

反过来说,日本机床行业这些公司,也不敢真的得罪这么多的大客户吧。

而后退呢,那不就是自扇嘴巴,打自己的脸吗?日后就别想跟燎原厂抗衡了,他们就是行业里的笑话。

“他们现在都在等我们的表态,如果我们的机床可以给出夏国机床的价格,这场戏还能唱下去,如果我们不能,很可能他们会继续履行合同。”

长川如何不知道?他的回答是:“我们需要背水一战。燎原厂存在,完全吃掉了我们的市场,从83年开始,我们的每年中低端机床的营收都在巨幅下降。而这是我们利润主要来源。”

“如果不能抑制住燎原厂,将来……”他顿了一下,“我们不可能有将来!”

“不就是赔点钱吗?积累了这么多年,怕什么?更何况,我们还有其他手段,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许如意很快就接到了两个消息,一个是以东陆为首的日本机床公司统一调低了中低端数控机床的价格,降到了跟燎原厂持平的价格,所以,卡索等集团公司,几乎全部放弃了和夏国工厂合作,转投日本机床。

不过许如意对这个没什么太大感觉,本身她是应该担心的,但谁让太忙了呢。

被针对的事儿很快就发散了。

前几天都是各机床厂给燎原厂打电话,而如今,变成他们接电话了。

南河汽车厂直接找到了东阳厂,告诉他们他们要上新的生产线,这部分订单交给东阳厂。同样,津门汽车一厂也找到了东北机床厂,他们厂如今可是汽车行业的翘楚,本身就刚刚新扩建了一个车间,这下好了,厂长白兴福直接说:“我们本身其实产能不够,就是有点舍不得,很多地方还都是用的老旧设备,不如你们帮我们设计设计,再接着来条生产线吧!”

就连许如意也接到了电话,平江厂郭大伟说,“许厂长,我们准备明年改造部分旧机床,需要你们的数控系统,你们派个销售工程师过来给我们看看吧,咱们先把合同签下来。”

许如意说他:“这才几月份,明年的事儿明年谈,着什么急。”

郭大伟还真着急了,“怎么能不着急呢,先签了,这事儿你听我的,反正无论外面怎么变,我们只认你们燎原厂。”

还有通过张维的报告,部委的号召,浙东省的省厅,直接带着下属企业负责人,跑到了燎原厂这里调研,用他们的话说:“我带来的这些企业工厂,都是比较传统的行业,对现在的技术不太了解,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能上什么设备,这不,都带来了,你们不是有销售工程师吗,给大家介绍介绍。”

这不就是组团来消费吗?

而且还不止,有的是省厅带着,有的直接是市局带着,有的是报纸上看到了这个事儿,县里的几家企业一讨论,自己就来了。

最夸张的是谢璋,他直接带了53位私营老板跑到了燎原厂,冲着许如意说:“这些都是我们的小工厂老板,有的生产螺丝,有的生产阀门,有的生产法兰,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东西,但是卖得好利润好。他们都想要好设备,许厂长,帮忙联系一下吧。”

姜红他们直接来了个报道,名字就叫做《燎原厂的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