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二更(第3/3页)

这怎么看,都是正理。

不过许如意想了想却说:“我是有些不同的看法。”

“首先,燎原厂的经营跟其他厂子不太一样,我虽然说是总厂厂长,但其实,平时厂子的生产建设我几乎没有参与过,我和各分厂厂长的约定就是,我在前面闯,他们负责跟上生产。目前,我们这个模式一直运营良好。”

“而我现在的精力,就是机床技术服务厂上,专利跟机床技术服务厂密不可分。”

“所以,其实我是同意帮忙的。这次的事儿,让我产生了一个想法,我想做一个夏国的专利运营中心。”

大概这个词有些新颖,所以很多人都不是很理解,杨又春问:“什么叫运营中心?”

许如意说:“就是帮助夏国的工厂和工人,把有用的发明创造申请国际专利,然后授权给国外的机床厂使用。”

“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保护,二是鼓励,三是形成我们自己的力量。”

“其实我这次和太阳机床厂谈判的时候,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贝尔本来是想买断我们的专利,在我拒绝后,就威胁道,如果不卖的话,没有人敢用我们厂的专利——因为太阳机床厂的专利足够多,而且非常核心,如果他们禁止使用的话,很多厂商连产品都无法保证,那么,自然不会选用。”

这话让人皱眉。

可这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上有禁运条例卡死了高端设备,下有各厂家公司对夏国厂家的降维打击,大家几乎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杨又春皱眉道:“所以你的想法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许如意点头:“是这样,我知道我们的发明创造,现在可能都是不起眼的小东西,但是,积少成多是一方面,形成土壤又是一方面。这可能是很长久的事情,但开始的越早,受益就越早。”

“我们的专利越多,也就越有影响力,别人才可能尊重我们,而不是碾压我们,甚至我们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拦截性专利布控,进行反击。”

听到甚至可以反击,掌握主动权,几乎在场所有人眼睛都亮了。

机械厅的下属企业,不仅仅只生产推车拉车,还有发动机汽车拖拉机,还有其他一些更重要的生产线,但是都被卡的严严实实的,五轴车床他们根本就挨不着边,如果可以促进发展,甚至是撬动这些企业,可想而知,会带来什么。

当然,这不是个容易的事情。

杨又春道:“这是个很好的畅想,不过涉及的面太大了,你的威望,燎原厂的资本,还有你的精力,现在都不是时候。”

这个许如意当然知道,如果要做这个事儿,她必须有话语权,但她现在实在是太渺小了,可能在省厅的支持下,在南河省能做到,但放眼全国,她肯定说不上话。

许如意点头:“我知道,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想的是,有多大力使多大劲儿,这个运营中心不是现在要成立,是等着机会合适的时候再说。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帮大家把专利甄别出来,保护起来。等着要做的时候,或许这个人都不是我,但是我们还有,而不是说,等着我们要做的时候,已经被人拿走了。”

“杨厅长,各位领导,现在是1981年3月,太阳机床厂已经在2月份建立了夏国分公司,据我了解,PP公司等不少国外相关企业,都已经有了建立分公司的打算,很快,我们的市场就会被外商充斥。”

“我们的专利意识几乎为零,就这点家当,人家去厂子里一看,不用问就告诉了,我们能留多久,能存下多少?”

许如意的话,的确句句打在了大家的心上,不少人都纷纷点头,不过没等表态,就听见外面有个苍劲的声音,喝了一声彩:“许厂长,你说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