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当面催更(第2/3页)
这个研究馆它具体有多牛呢?
它的前几任馆长分别是符定一、章士钊、杨东莼、叶圣陶、萧乾,而第六任馆长正是今天来拜访林为民的启功。
说起副馆长和馆员,知名的就更多了。
齐白石、张恨水、陈寅恪、朱家溍、王世襄……
林为民的老熟人之一王蒙,当过尚书级别的干部,在文学界地位也不低,到了里面也只能算个小辈儿。
通俗点理解的话,入选了国家文史研究馆相当于成为文史版的两院院士,而且所有国家文史研究馆馆员均是由历任首相亲自聘任。
简而言之,国家文史研究馆成立四十余年,在馆人员无一不是德、才、望兼备的耆年硕学之士。
耆年硕学嘛,你首先得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年纪要足够大,二是学问要足够深。
学问有多深,这个没有量化标准,但年纪这个有官方统计,馆里馆员平均年龄79岁。
林为民自然是知道国家文史研究馆的名头的,只是他没想到启功今天来是为了这件事。
“我这年龄进去岁数是不是小了点?”林为民问道。
启功笑呵呵的说道:“没事没事。今年馆里纳新,要的就是年轻人。不光有你,还有霍达。”
霍达就是写《穆斯林的葬礼》的作家,和林为民同样都获过雁冰文学奖。
林为民闻言心里一阵无语,如果他没记错的话,霍达都退休了,你管这叫年轻人?
林为民觉得以自己的年龄,进了馆里怎么着也能把文史馆的平均年龄拉低个一两岁。
这么一想,他顿感自己肩上任务艰巨。
“先生,我平时工作比较忙……”林为民又说道。
“你以为我们这些老头子就有时间了?你放心吧,文史馆是荣养文人的地方,等闲没有俗务。偶尔有俗务,机关的小年轻就代劳了。要是真有大事,你这个岁数……”
启功瞥了林为民一眼,“也不大派得上用场。”
感受到一股深深的年龄歧视,林为民心中暗自腹诽,你们怕是不知道我林某人是靠着什么起家的。
原来如此,林为民还纳闷儿文史馆怎么想起自己来了。
他倒不是对自己的实力不自信,主要是他硬件条件差的有点多,他今年才刚满四十啊,还是虚岁。
“既然如此,我就不推辞了。”林为民说道。
启功满意的笑着说道:“好。有你这位享誉中外的大作家加入,文史馆的力量又壮大了。”
林为民玩笑道:“我对文史馆最大的贡献难道不该是拉低了平均年龄吗?”
启功闻言哈哈大笑,“不错,不错!”
半个月之后,林为民被请到了中南的海紫光的阁。今天,国家文史研究馆的聘书颁发仪式将在这里举行。
上午9点,有一位重量级领导宣读国务院的聘任通知,在热烈的掌声中,朱相向新聘任的国家文史研究馆颁发聘书,今天与林为民一同受聘的还有3位文史馆馆员和5位国务院参事。
这一届文史馆聘任仪式创下了一个记录,那就是新任馆员的年龄。
四位新任馆员平均年龄仅有66岁,其中更是有林为民这位年仅39周岁年轻馆员,成为国家文史研究馆自创立以来年纪最小的馆员。
聘书颁发仪式过后,朱相主持了在小礼堂召开的座谈会。
两个小时的座谈会一晃而过,用餐路上,朱相与众多馆员、参事走在一起。
一群最低也是花甲之年的白头翁中,一头黑发、面相年轻的林为民分外扎眼。
朱相玩笑道:“文史馆来了个年轻人呦!”
王蒙今天也在,朱相的这句话化用的是他的成名作《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
在场众人闻言哈哈笑了起来。
吃饭的时候,朱相让林为民坐在他的旁边,这份特殊待遇让众人羡慕不已。
朱相笑眯眯的问道:“今天感觉怎么样?”
“好啊,进了文史馆,祖坟冒青烟了。”
朱相品味着他的话,问道:“你这话可不像好话。”
“您不能这么误会我,我这话可是发自肺腑的。”
今年春晚上,赵本山的《昨天、今天、明天》刚刚上演,白云一句“发自肺腑的?我十分想见赵忠祥!”火遍全国,“发自肺腑”这四个字已经被玩坏了。
“难怪东北出了个小品王,你们的方言确实自带特色。”
林为民开起了玩笑,“领导您可真会开玩笑,我来燕京都快二十年了,也妹有口音啊!”
周围人听着两人的对话忍俊不禁,朱相也笑了起来。
“行了,你就别耍宝了,我又不是跟你兴师问罪。”
林为民脸上露出几分狡黠的笑容。
正在这时,朱相问道:“不过你那小说下部动笔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