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106(第2/4页)

她前几日逛集市就发现荆州果蔬甚少,要是她能种出来,再交给百姓,那他们日子也不会过得太苦,天天被静王府剥削了。

想法是好的,何春生提出意见:“荆州气候少雨干燥风又大,白日还好,夜里天冷,估计菜苗刚长出来就冻死了。”

赵宝丫一想也是,她细细思索,突然脑袋灵光一闪,道:“可以用大棚啊,就是用竹子、木棍给菜地搭个房子,然后覆以屋庑,夜燃蕴火,昼揭屋顶,这样一定能种出菜的。”

坐在屋檐底下纳鞋底的两个婆子诧异:“小小姐还会种菜?”

赵宝丫点头,很是骄傲:“当然会,我从小在村里长大,又跟着师父种了好多年的葫芦。我葫芦种的可好了!”

何春生和陶御厨几个还是第一次听说这种方法,反正也闲着无事,就和她一起折腾起大棚来。

他们先是种了容易成活的大蒜和姜,每日给它浇水,十天后还真发了芽。赵宝丫大喜,又把马承平送来的萝卜、黄豆、刀豆种了点下去,又去集市里掏了一把带根的韭菜和丝瓜苗来种上,期待着它们快快长大。

只是还不等那大蒜和姜长多高,静王府那边就来了帖子。说是元宵佳节,王府设宴,请荆州的大小官员和十二商会的几个主事饮酒。

也可带家眷。

一下子能见齐所有荆州大小人物的宴会可不是时时都有,赵凛自然是要去的。

师爷询问他要带什么礼品上门,赵凛蹙眉,故作为难:“本官家底本就薄,又是被贬,静王府富有,想来应该不缺我那份礼。本官就不丢人现眼了。”

师爷啊了一声,小声问:“你打算空手去啊?”

看出来了,这位不仅是个粗鲁的还是个抠门的。想来应该在京都得罪了不少人,才被贬过来的。

赵宝丫却觉得这样不好,同她爹道:“阿爹,要不我们送一篮子豆芽过去吧,初春集市都没豆芽卖,是个稀罕物,也上的了台面的。”

师爷眼角抽搐:得,这位小主子也没大方到哪里去!

再稀罕也是个素菜,对他来说,还没肉来得稀罕。

然后他就听到自家大人厚颜无耻的答应:“甚好,咱们家三人去吃酒,总不好叫别人吃亏。”

师爷是瞧过自家县令大人和小主子吃东西的,一顿早餐都能吃下十几个包子,一顿午膳能吃下一脸盆饭。妥妥的两个饭桶,外加一个半大的少年,怎么算对方也会吃亏吧。

他忍着吐槽,去告知陶御厨把大棚里的豆芽装好。等陶御厨转身去拿篮子时,他顺手钳了灶台上的一块红烧肉往嘴里塞,边吃边使劲往下咽。

呜呜呜,大人家的厨子煮东西也太好吃了。就算小公子没给他喂毒药,若是每日给他一口吃的,他也是愿意卖力干活的。

陶御厨提着篮子回来,他一抹嘴,笑着上前去接:“辛苦陶老哥了。”然后快速往前院走。

小步跑到县衙门口时,正巧瞧见赵凛跨上马车。他连忙追了上去,把篮子递上前,也跟着想爬上去。

静王府的宴席啊,自然是极好的。

然而,还不等他屁股挨着车辕,车夫一声驾,马车就跑远了。他边追边喊,赵宝丫掀开车帘子从里头探出头来,软声道:“师爷伯伯,你回去吧,我阿爹说多一个人,礼不够的。”

师爷双手撑腰,气喘吁吁的停在原地:借口都是借口,就算不多他一个人礼也不够啊!

都是敷衍他的借口!

确定了,这位县令大老爷全家不仅手辣还心黑,都不是好鸟!

师爷愤愤不平的回去了。

赵宝丫缩回脑袋,好奇的观察周遭的景物。荆州的房屋普遍低矮,但排列都很规律,从鸟儿的视角俯看,就会发现整座城像个圆形的八卦图,十二座丹楹刻桷的屋子按照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的方位环绕着静王府。

四个城门,每个城门上都设有瞭望台,城中房屋多低矮,沿路都有蒙着面纱的百姓朝她看来。他们清晨从县衙出发,过了午后还没到静王府,接近申时才老远看到一块金灿灿的牌匾,以及牌匾之下锦衣华服言笑晏晏的宾客。

赵宝丫感叹:这距离,竟是比马叔叔家还远,差不多和秦叔叔家一样远了。

那这座荆州城可真大呀,估计比长溪的十个还大,建这座城应该花了好多好多的银子!静王府真有钱啊,怪不得连门头都是金的,比皇帝老子还要有钱吧!

而赵凛想的却是:看来这位前禁军统领不简单。到处挖金矿,搜罗来天下财富,又把荆州牢牢把控在手里。

这是蓄势造反的节奏啊。

他要是静亲王就不回来了,借着国库空虚做老皇帝手上的一把刀。坑完六部再嫁祸徐首辅,留在京都搅风搅雨。等京都大乱,再制造几场大业将亡的天象,然后让这位忠心耿耿的禁军统领里应外合打进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