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73(第5/6页)

三人几乎是小跑着回了家。

何春生把自己所有的家当都拿给宝丫,总共也只有五十两,他写了张欠条:“宝丫妹妹,欠你的三百五十两我有钱就会还给你的。”

赵宝丫收了银子和欠条,笑着说:“不还也没关系的,以后春生哥哥给别人看病,收到的诊经都给我一份吧。”她可是很聪明的,做大夫可挣钱了,一次收一千两都是可能的。

给她一份的话就是一百两,春生哥哥以后会给很多很多人看病,怎么算都是她赚了。

这是她的第二份生意。

何春生点头:“钱我会还你的,诊经也会分给你的,就当做利息。”

当天夜里,何春生把玉佩拿给了他娘。苏玉娘不可置信的盯着那玉,怔愣过后连忙问他玉是从哪里来的。

何春生把拿到玉的过程说了一遍,又小声说:“娘如果不喜欢那姓汤的,不用顾忌何记给他脸,这种人打出去便是。”

苏玉娘温声回应:“知道了,我们春生是个小大人了,有自己的主意了。”

她回头凑了三百五十两把银子还给了赵宝丫,赵宝丫是不肯收的,收了她的生意就泡汤了。苏玉娘一定要还,来回几次后,赵凛道:“你就收下吧,你不是不知道你玉姨,你不让她还钱,她会睡不着觉的。”

赵小姑也附和:“就是,睡不着觉就会没精神,没精神就不能去何记干活了,月底宝丫分的银子肯定也少。”

那不行,第二份生意已经泡汤了,第一份万万不能少。

赵宝丫乖乖收下了,夜里,偷偷告诉赵凛:“那个姓汤的太坏了,还让玉姨姨嫁给他,还说玉姨姨不嫁,玉佩就不还,坏死了……”

赵凛是知道姓汤的在讨好苏玉娘,双方感情的事,他一个外人是不会去插手的。但若是这人品性败坏,死缠乱打发展到了威胁恐吓,那他就不得不管。

毕竟,何记有他妹妹和女儿的一份,总不能影响到他女儿的小金库不是。

于是,自那日起,天丝绣坊不是货物进不来就是卖出去货被发现是次品,要不就是被人检举违法,官差隔三差五就来光顾,没事就找汤和志谈心。

天丝绣坊已经连亏了两个月了,汤和志也没心思再去找苏玉娘,急得嘴都起了火疖子。特意请了官差喝茶,塞了一百两银子给对方,小心翼翼的问:“不知道小的哪里做得不对,劳烦几位爷日日来光顾?”

拿人的手短,那官差收了银票,小声凑过去道:“你自己好好想想,最近干了什么蠢事,得罪了什么人?”

汤和志眼珠子转了几圈,回忆起他来长溪起做的事:他也就追求了苏玉娘……

他突然了悟:能有能耐请动官差的也就那位赵秀才了。

他气愤异常:玉佩都被他们骗回去了,还来这么搞他!

官差看他表情,知道他已经猜出来了。把声音压到最低,又道:“不仅县太爷器重那位,钱家和马家都和那位交好,你若再不离开长溪。只怕今后不止货进不来,连米粮都没得吃。”这是实话,钱家管水运,陆运也是有朋友的。马家掌米粮,城里几乎都是在他那进的米粮,一句话的事,分分钟断汤家的粮。

没把事情做绝,就是在逼他走。

“我就不信了,他能只手遮天!”汤和志从商多年,也算是小有家产,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他就不信这个邪了。

然而,不得他不信。

又过一个月,天丝绣坊不仅进不来货,缘有的货都卖不出去了。原因是麒麟客在《侠游记·四》里提了一嘴天丝绣坊,并不是很好的话,长溪县所有的百姓之后看到天丝绣坊都绕道走。

汤和志气得肝疼,回到家后,家里连口热饭都没有了。

别问,问就是长溪所有的米铺都不卖米给他们家!

弹尽粮绝,他再待下去能饿死。

汤和志实在无法了,托人找到赵凛求饶。特意在外头请了一桌酒席,倒上好酒向赵凛赔罪。

赵凛不接他的酒,汤和志低声下气问:“赵凛,你就说说,你究竟想我怎么办吧?是要银子吗,要多少?”

赵凛盯着他,眸色深沉,一字一句:“一分都不用,带着你的家当滚出长溪县,以后不要再回来了!”

“你?”汤和志,“真要把事情做绝?”

“山水轮流转,日后你总有求我办事的时候。”

赵凛:“你明日若不走,只怕出门都危险。长溪近日治安不好,白日碰见小偷匪徒也是有可能的。”

汤和志气得手抖:这人太阴狠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这趟南下扩张生意算是彻底失败了。从盘下铺子,到开业不到才半年,汤和志又把铺子盘了出去。三千两接手的,一千两盘了出去,拖家带口灰溜溜的跑了。出了长溪县后,他越想越咽不下这口气。问柳掌柜:“先前你说过苏玉娘婆家还有一个哥哥嫂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