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是心疼我吗(第2/4页)

当时六岁的周东泽,就是这样被父母以此教育,从此过马路格外小心。

“后来我们上了小学,开学第一天,老师也拿这件事让我们注意交通安全,还告诉我们,货车司机的孩子就在我们班,也就是蒋楼。老师让我们多关照他,不要欺负他,他不仅失去了父亲,而且很早就没了母亲。”

“那是我在蒋楼父亲去世后第一次见他,以前他还会跟我们一帮小孩一起玩,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变了,变得沉默,甚至冷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当年班级设有生物角,那边养着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动植物,多数是绿植花草,也有昆虫,金鱼,小乌龟之类的动物,大家按照值日表轮流照顾。”

“那时候有同学从池塘里捞了蝌蚪放在生物角养,正好学到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小孩子童言无忌,有个男生问蒋楼,小蝌蚪都知道找妈妈,你怎么不找啊。那天轮到我和蒋楼值日,我去上了个厕所,回来就看见养小蝌蚪的玻璃缸不见了,问蒋楼去哪儿了,他说,它们找妈妈去了。”

“后来,是在教学楼旁的垃圾箱里找到玻璃缸。而那些小蝌蚪,准确地说是小蝌蚪的尸体,出现在那个问蒋楼怎么不找妈妈的男生的桌肚里。”

听到这里,黎棠打了个寒噤,接着反问道:“那也不能证明是蒋楼做的,不是吗?”

周东泽没有回答,而是说:“我跟蒋楼同班到三年级,那年蒋楼和隔壁初中的学生打架,他一打四,把那几个男生都打进了医院,其中有一个胳膊折了,还一个门牙都掉了。”

黎棠知道这件事:“可是蒋楼的耳朵被他们打……打伤了。”

他不想用“聋”这个字,觉得是对蒋楼的侮辱。

周东泽面露讶异,似是没想到黎棠知道这些。

“是这样没错,可是你应该不知道事情的起因吧?”周东泽接着说,“后来学校调查这件事,那几个初中生原本是想抢钱,结果蒋楼身上什么值钱的都没有,其中一个嘀咕了句‘这么穷不会是孤儿吧’,蒋楼都已经要走了,突然把书包一丢,扑了上去。”

这个描述让黎棠想起开学初自己被小混混堵在校门口,蒋楼也是这样突然出现,一声不吭地挥出一拳。

“那也是那几个初中生的错。”黎棠立场坚定,“欺负小学生,他们还有理了?”

周东泽摇头:“不是要分谁对谁错,我想说的是,蒋楼他就是这样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后来我转学去另外一所学校,初中还因为一些事情复读了一年,没想在高中校园再遇到他,几年不见他又有变化,变得亲切友善,身边总围着许多人……”

意识到偏题,稍作停顿,周东泽继续道:“上次器材室被砸伤的两个隔壁班男生,你还记得吗?”

黎棠几分懵然地点了点头。他当然记得,那两个男生以为蒋楼不在,给蒋楼取了个“聋哥”的外号。

“本来我也以为是意外,上个星期体育课,我在器材室碰到赵郁涛,也就是隔壁班体委,被砸骨折那个。”又是短暂的停顿,周东泽说,“他告诉我,那放铁饼的置物架不是因为老化才掉下来,是有人提前拆了几颗螺丝钉,导致架子本来就不稳,支撑杆一旦撤掉,就从墙面剥离,砸到他身上……所以他的父母才要求学校彻查。”

“那个器材室,平时也只有各个班的体委会去,而每个班的课程表都是公开的……”

说到这里,周东泽看着黎棠,“那天,他其实在包厢外面吧?”

黎棠知道这个“他”,指的是蒋楼。

心中一惊,黎棠否认道:“不,不在,你不要乱猜。”

周东泽注视着他的眼睛,不是没看到其中的躲闪。

有些泄气地呼出一口气,周东泽说:“我也不想恶意揣测他,只是实在担心……至少我比你认识他的时间要长,至少这些年来,我没有见过他主动去接近谁。

“任何行为都有出发点和动机,他的动机,你真的了解吗?”

和周东泽聊太久,剩下的时间并不够出校门。

黎棠返回教室,趴在课桌上睡了一会儿。他很少睡午觉,因此醒来后头脑昏沉,整个下午都浑浑噩噩,不知今夕何夕。

唯有那句,“今天是蒋楼父亲的祭日”,在脑海中反复回响。

难怪昨天蒋楼说,“可是我从来不过生日”。

父亲死在他生日的第二天,这样惨痛的经历,足够将一个七岁的孩子拽进深渊地狱。

晚自习前,黎棠向班主任请了假,踏着夜色离开学校,往蒋楼家里去。

路上继续打他电话,仍是无人接听。

到地方时天已经黑透,隔着窗户看见兔子灯散发着微弱光芒,屋里则一片漆黑,敲门也无人应答。

做不到在这里干等,黎棠返回路边,拦一辆出租车,循着印象指路,前往遍布厂房的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