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冬日回京(第2/2页)
“多谢足下。”
“可要什么水食?刚蒸好的菜团子,可要带上两个?”
“那便多谢了。”
宋游倒也没有多客气。
官吏笑了一声,便去给他拿。
宋游跟随着他,多问几句。
说是自从此前行刺事件过后,陛下龙体便一直抱恙,底下的人也不知晓具体情况,只是长京常有隐晦的传闻,说陛下一日不如一日。当前的大晏虽更为遵从道教,然而佛教崛起得却很快,皇后娘娘便很信佛,为给陛下祈福,这才有了这玉曲石窟。
道人又谢过他,这才继续往前。
依然边走边看。
看这些新出世的石像石窟,也与这时候修建它的工匠们擦肩而过,有工匠对他行礼,道人也立马回礼。
这石窟才刚开始开凿,没走多远,就到了头,工匠和那些叮叮当当的声音便都落在了身后。
憋了一路的三花猫这才迈着小碎步跑到他的脚前边去,一边往前走,一边往回扭头,高仰起头看他,对他说道:
“三花娘娘记得以前走过这里。”
“三花娘娘过目不忘。”
“以前这里和现在不一样。”
“以后变化会更大。”
“他们为什么把庙子修到这里?”
“得问他们了。”
道人似是怕她又来一句你不聪明,低头与她对视,见她歪着脑袋把头仰得极高,也替她觉得累:“三花娘娘可以走得离我远一点,这样可以不用把头仰得太高,会轻松些。”
“可是三花娘娘长得小小的,声音也小小的,人的耳朵不好,离得远了你听不清楚。”
“这样不会很累吗?”
“猫儿不会的。”
“可是我会怕踩到三花娘娘。”
“三花娘娘很厉害。”
“那随你了。”
道人露出笑意,无奈摇头。
这条栈道不短,道人并没有走出这里,尤其是走到快三年前过夜的地方时,看见地上隐隐还有火焰燃烧过的痕迹,便又在这里停下,卸下行囊准备好好休息一日,明日一口气走回长京。
之前便是在这里偶遇邢五。
当时还有舒大侠的陪伴。
只是当年一同在此过夜的故人,一个应当还在北方军中,担任奇人客卿,另一个则应当在光州雾山,已是名满江湖、开山立派的宗师了。
今日则又多了一只燕子。
三花娘娘记性不错,还记得那晚的鱼汤,于是道人便请她又去江中捉鱼,请燕子去捡了柴来,到了夜里,便又在原先的地方升起火堆,熬了一锅鱼汤,加上官吏赠予的菜团子,便是今夜的晚饭了。
晚上无人,河水清凉,不时传来水花声。
道人下了河中洗澡。
猫儿也差不多,虽坐在岸上,背对道人,却抬起爪子认真舔着,舔着舔着,又用爪子搓脸。
洗得干干净净,明天就回长京了。
……
长京刚刚立冬。
要问最近长京乃至大晏名气最盛的人是谁,无疑便是那位刚在北边大胜而归的陈子毅陈将军了。
此乃历朝历代从未有过的大胜,也是历朝军队从未到过的地方。
堪称千古奇功。
今年开春时,陈子毅便被召回朝中,封为武安侯。
这是历朝以来武将的顶级荣誉,千百年来,也只有几个人被封过武安侯。
这时的陈子毅自然享受着长京无数目光的关注,不管朝中那些真正掌握大权的人是否自觉与他保持距离,也不管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清流是否仰慕他的风采名声而上门与他亲近,明里暗里的关注都是少不了的。怕是侯府每日进了些什么人,管家采购了些什么食材药物布料,长京大大小小的权贵都会通过各种途径知晓。
然而近几日陈子毅行踪却很诡异。
不知为何,每天早晨他必清早出门,也不带多少人,就带几名亲卫,出城而去,到城外一站就是一天,天黑后才会回来,次日又去。
像是在等待什么人。
可是当前的大晏,除了宫中身体每况愈下的帝王,又哪还有几个人值得这位武安侯每日亲自出城等候?
长京权贵大多疑惑不已。
只不过武安侯名声在外,杀气腾腾,京官无论文武,窥探也只是暗中窥探,甚至更多只是在茶余饭后凑一群人讲着不知从哪个府邸传出来的有关侯府的不知多少手的消息,真假难辨,要让他们去城外问武安侯,或是去城门口与武安侯一同守候,大多数人也是不敢的。
只敢叮嘱亲信待在城中,留意武安侯的行踪,或是自己假装出城赏秋游江,回来时装作无意,与陈将军偶遇。
直到立冬这天的黄昏——
一名道人带着一只三花猫、一匹枣红马,出现在了长京城外的山坡上,迎着寒风眺望下方那座巨大的城池,随即迈步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