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3/5页)
烁林郡的太守府建在首邑最西侧,也是整座城内地势最高的地方。
当地官员走后,应长川不紧不慢地起身向窗外看去。
方才被留作记录的江玉珣正准备退下。
然而他刚起身,便被应长川叫住:“爱卿以为烁林如何?”
烁林郡吗……
如今海沣稻的事情还没有落到实处,江玉珣本应该在这个时候旁敲侧击一下。
但是与流民打过交道,且刚见过当地官员的他,还是不由自主地说出了自己最直观的感受。
江玉珣的语气分外认真:“臣以为烁林郡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适合割据造反了。”
“造反”可是皇帝最忌讳的事情。
话音落下,江玉珣便下意识看了应长川一眼。
天子先顿了几息,接着竟然也随着他的话笑着轻轻点了点头。
“的确如此。”应长川并不否认。
烁林郡这个地方距离大周政治中心太远,且地势极为闭塞。
最重要的是,连语言都不怎么通。
至今大部分百姓都只知自己是“烁林人”,不知自己是“大周人”。
要不是当年的烁林国因为饥荒而出兵攻打前朝夺取粮食,最后被应长川率兵镇压,或许直到现在这里还是一座独立王国。
朝中虽然没有人明说,可仍有许多人将此地视作累赘,并有着抛弃的念头。
见应长川的看法和自己一样,江玉珣不由稍稍放下心来。
他随天子一道向窗外看去,末了轻声说:“如今的烁林郡太守,曾是随陛下一道打天下的亲信,对朝廷忠心耿耿。但是之后的太守如何便难说了……”
现有体制下,太守不但掌握地方官员的任免,甚至还有不小的军权。
若是拥兵自重可就麻烦了。
江玉珣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养成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是在质疑应长川的统治能力。
海浪声不断于耳畔徘徊。
夕阳在海上映出金波。
应长川转身向江玉珣看去。
——大周年轻的尚书眼中既有忧虑,也有坚定与认真。
“爱卿可有什么想法?”
江玉珣躬身行了一礼,忽然转身朝着悬在不远处的烁林郡舆图看去:
“回陛下,除了教习官话外。臣认为还应当修整官道使其变得平顺,同时打击匪徒,并在官道两边设下岗哨保证官道安全畅通。”
要想烁林郡与大周融为一体,必先加强此地百姓与其他郡县的交流。
更何况未来运输茶叶,也要在官道上进行。
应长川缓缓点头。
“除此之外,”想到这里,江玉珣不由轻轻的笑了一下,慢慢将视线移至舆图说,“最简单、迅速的做法,便是调整烁林郡的地域划分。”
“……地域划分。”应长川不由将这四个字重复了一遍。
“对。”江玉珣认真地点了点头。
不只烁林郡,大周现有各郡的领土划分都与现代有所不同。
——后世省界划分,依照的是“山川形便,犬牙交错”的原则。
可是大周却只有“形便 ”,不曾“交错”。
这样一来大周的每个郡,都是一个极其完整的地理单元。
只要情况允许,各郡随时都可以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江玉珣说的概念直到数百年之后才清晰建立起来。
但是不等他解释,应长川已然笑着缓步走向舆图,在用手从最北端的两座城镇上抚过。
感觉他似乎已经明白了江玉珣的意思,并且想到要如何重置区划了。
-
应长川自己是一个工作狂,身体更是像铁打的一般结实,完全没有一点后世推测的“严重过劳”的意思,但是其他人就不一样了。
随他一道南巡的大臣,有像江玉珣这样年轻的,更多是上了年纪的。
这一路这舟车劳顿将他们折腾的够呛。
到了烁林郡后,不少人连站起来都颇为费劲。
这日傍晚,皇帝终于下圣旨令众人原地休整一日。
结结实实累了一路的江玉珣原本想在房间里躺尸,但还没睡着便被庄有梨等人叫了出去。
“……阿珣,快来啊!你怎么慢吞吞的?”见江玉珣掉队,庄有梨不由转身大声道,“快!这里又没什么好看的!”
失策了!
江玉珣不由绝望地向前方几个已经化为黑点的人影看去。
你们竟然不是和我一样,来这里吹海风的吗?
烁林郡首邑外是一片礁石海滩,行走起来极不方便。
但是这群生长于昭都的公子王孙此前从未见过大海。
脚下的礁石完全不影响他们的热情。
话音落下,庄有梨就跑了回来,作势要把江玉珣往前拉。
“不必不必,”江玉珣艰难地抬起手,亮出了自己方才随手捡来的东西,“我在这里捡几个贝壳,你们先去前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