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咸阳之惑(第2/2页)

在兵将方面,秦国更是损失惨重。

李信所部三万关中精锐覆灭在下蔡城外,只有寥寥数千人跟着李信仓皇逃回了秦境。

淮阳项城之间,因为昌平君熊启的突然反叛,再加上楚将项燕的奇兵突袭,导致蒙武所部七万战卒折损大半,负责后勤辅助的十余万人也死了不少。

相比于普通兵卒的损失,真正让秦国难堪的是,他们竟然损失了一位裨将军!

同时,秦军中军候级别的秦将也战死五人之多,除此外,尚有一人被俘,两人失踪。

失踪的两人里。

一人为长史李斯之子李由。

据说李由在下蔡之战中,负责为李信殿后,结果因李信战败西逃,李由所部便被楚军包围,从此失去了音信。

秦国这边没有收到任何关于李由的消息,楚国那边也没有宣扬斩杀李由的战绩,所以暂定为失踪。

只是,大多数人都认为李由肯定早就死了。

区区两千溃卒,莫非还能从楚国腹地,楚军包围中逃出升天不成?

就连李斯,也在悲哀痛苦后,准备为李由举行葬礼,以衣冠下葬,遥祭李由孤魂。

但相比李由死于楚国腹地的事情。

真正让秦国上下感到迷惑的,是另一位失踪的军候。

那位深受大王喜爱,深得主将李信信任的赵佗,又去了哪里?

没有人知道赵佗的具体行踪,只知道他在平舆求得李信给了他独立的指挥权,然后便在大军东去后,径直率领五千士卒南向出发。

有消息传来说他曾攻克楚国新蔡,然后带军向着更南面进发。

从此之后,就再无任何关于赵佗的消息了。

新蔡的南面,是宽阔的淮水。

彼处的淮水两岸是连楚人都很少去的荒凉地带,缺乏楚国的大型城邑,大军行进补给困难,人烟稀少。

赵佗带兵去那里干什么?

有人大胆推测,会不会赵佗胆大到带着五千人渡过淮水,攻取楚国在淮南的城邑。

但马上这想法就被其他人驳斥,五千士卒,在没有舟师的支援下如何渡过宽阔的淮水?难道像鸟儿一样长翅膀飞过去吗?

更别说那可是整整五千人啊,他们在那片无人区吃什么?

就算真的渡过淮水,就凭区区五千人,在楚国腹心之地,这点人数又能掀起什么波澜,怕是一露面,就被楚人围歼了!

甚至还有人猜测赵佗不熟地理,带着五千人直接死在了那片荒芜之地。

总之各种疑惑猜测,在秦国内部满天飞,众说纷纭,让人难以明晰。

但占据主流的说法,还是说赵佗所部可能全军覆没在了楚国。

毕竟这都离大战结束快两个月了,连蒙武、李信等败军之将都接到了秦王政的诏令,回到了咸阳。而他赵佗却一直没有消息传来,这不是和李由一样死了,那是什么?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宫殿之中,秦王政脸色冰冷无比,对殿中垂手侍立的姚贾说道:“发动在楚国的所有间人,给我找到赵佗的消息,不管他是死是活,我都要知道!”

“唯。”

姚贾应了一声,又道:“下一批间人传来的消息应在两三日后就能抵达咸阳,或许其中会提到赵庶长的踪迹,大王还请安心。”

秦王政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

他疲惫的闭上眼。

熊启反了。

李信败了。

蒙武也败了。

陈、蔡之地被楚人一口气收复。

战事前所未有的糟糕,让秦王政很疲倦很痛心。

但这终归是已知的形势。

而那个少年的行踪,却无人知晓。

秦王政想起昨日李信回到咸阳,来到宫中向他请罪时说过的话。

平舆城外,赵佗曾言昌平君有反意,叩首相劝李信。

李信不听劝谏,赵佗才请命离去,独领一曲秦军消失无踪。

秦王政睁开眼,一双眸子看向殿堂之外,低声自语。

“你,为何会知道熊启将反?”

“你,带着一曲士卒去了哪里?”

“赵佗,你此时又在何处?”

“寡人,想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