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章,不一样的教育

就在京城这边热热闹闹的举办着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之时,京城机械厂附属小学这里同样也是在进行着一场与这个时代完全不相同的考试。

京城机械厂附属小学,一个直属于京城机械厂的附属小学,主要招生的对象是京城机械厂员工的子弟,以及京城机械厂附近几个小区内的孩子。

因为是直属于京城机械厂的小学,所以里面的教学内容等等自然也是和传统大明私塾、书院之类的不同。

从一开始,京城机械厂附属小学培养的学生就不是为了靠科举,这一点,从每个孩子入学的哪一天起就已经被告知他们的父母。

想要孩子靠科举,想要孩子将来飞黄腾达,做大官什么之类的,那就不要送到这里来,因为这里教授的知识和内容非常的多,四书五经仅仅仅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只是国语课当中很小的一部分。

而科举考试全部都是考的四书五经,所以孩子送到这里读书是根本没有办法参加科举考试的,想要做大官根本就不可能。

类似于京城机械厂附属小学这样的学校还有很多,像密云铁厂附属小学、天津水泥厂附属小学、西山小学、京城小学、天津小学、天津造船厂附属小学等等。

这些学校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是刘晋投资兴建的学校,很多都是麾下各个产业附属的小学。

同时这些学校还都是采用刘晋这边制定的教学课本和内容,不学四书五经,采用类似于后世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

其目的自然是很简单,那就是培养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人才,特别是科技方面的人才,因为刘晋清楚的知道,未来历史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就是如此。

想要一下子改变大明的科举考试制度是不可能的,别说刘晋自己人微言轻,就是弘治皇帝想要废除科举考试都是不可能的。

科举考试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维系了千年的时间,根深蒂固的扎根于这片土壤上面,所有的一切几乎都是建立在科举考试的基础上。

想要废除科举考试,需要的时间很长,也是需要一个满长的过程。

但刘晋却是等不了那么久,麾下有很多的产业,这大明也是越来越大,自然需要更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这样才能够让大明真正强大起来。

所以思来想去,刘晋就想到了这样的一个办法,先建立一些附属小学来,招收普通家庭的孩子,免费给他们读书。

在这些学校的当中,不教四书五经,而是采用后世的教育模式和制度,教授基础性的知识和内容,以此来慢慢的改变现有的儒家垄断教育的局面。

为自己麾下的产业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同时也是为大明培养科技人才,促进大明各个领域的发展。

当然在这个时代,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而且读书耗费很大,你这不能考科举是很难吸引人将孩子送来读书的。

所以刘晋这边也是进行了免费教育,孩子送过来读书,所有的一切费用刘晋买单,并且还有一顿中午饭可吃。

另外就是在附属小学读书学业有成,可以进入到刘晋麾下的产业当中做工,优先录用,此外如果成绩优异,还可以进入到更高级的中学读书,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和内容,一旦能够从中学毕业的话,进入刘晋麾下产业就可以直接享受高级的待遇。

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措施,刘晋开班的这些小学也是人满为患,愿意送孩子来读书的家庭还是很多的。

不要钱,免费读书,还有饭吃,读好书了,还可以进刘晋麾下的产业做工,这样的好事情,对于普通的老百姓家庭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

所以不仅仅是麾下各个产业的员工子弟进来,很多知道消息的人也托关系送人进来,做官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太远了。

能够进刘晋麾下产业做事,这也是一份美差。

要知道在弘治十四年的时候,刘晋麾下的这些产业,所有的员工平均月响都已经超过了六两银子,如果算上年终奖之类的,这待遇就非常的优厚了。

这其中,懂技术,会识字的技术工,师傅之类的,收入就更高了。

以天津造船厂为例,天津造船厂的师傅分了很多级,即便是最低级的造船师傅,月响也是超过十两银子,算上绩效、奖励之类的,年收入超过两百两银子。

如此高的收入,在这个时代来说妥妥绝对的高薪,至于管理和高级师傅,那收入就更加的可观了。

造船厂的员工都知道,也都清楚,他们的亲朋好友等自然也知道,所以想要进天津造船厂附属小学的人很多。

原本仅仅只是计划招生五百人的天津造船厂附属小学硬是招收了一千多名学生,为此也是不得不扩建学校,申请更多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