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157 一百五十七章(第2/3页)

能保住性命已算万幸,流放五百里不算远,遇到大赦之年,可能还会被赦还。

今年吉州府的天气好,派来学习芋头种植的百姓,回到吉州府种植的芋头,与小麦都长势良好。

杨知府还会举一反三了,让百姓尽量多种桑麻,养蚕,写信来给程子安,欲将吉州府的缫丝,卖给云州府的织造学堂。

程子安很是高兴,不过既然是卖缫丝,他就要公事公办了。

云州府织造城的缫丝能力,无论是质量,产量,吉州府拍马也追不上。

程子安也没一言堂,征求过莫草儿吴娘子她们的意见之后,给杨知府回了信。

云州府只收吉州府卖来的蚕茧,且杨知府要答应一件事,帮着云州府印制工匠书。

崔耀光琢磨研究了许久,吉州府的印刷技艺不算高超,但胜在近,来回便利,比别处印制出来要便宜。

吉州府的百姓以前也养蚕,不过养得少。今年多了些,放眼吉州府临近的州府,云州府出的价钱公道,收购能力强。

省了缫丝的成本,只卖蚕茧也省事划算,杨知府一口答应了,他不明白何为工匠书,还派师爷亲自前来询问了究竟。

工匠书在最后的校对中,韩直他们白日忙完回去,被闻绪拉着问东问西,生怕书中有错误之处。

韩直他们能在书上署名,见到已经快成书,半点都不觉着累,能同他兴致勃勃讲到半夜。

云州府入了夏之后,街头巷尾人流如织,比天气还要热腾几分。

各地的布商们陆续来到了织造学堂,向织造学堂提货。

华丽的提花缂丝装满了车厢,各地布商的东家或大掌柜亲自随行,满意地押送着离开。

麦秋时节到来,田间地头飘散着青草麦香气,庄稼人晒得发黑,苍老的面孔上,终于发出了会心的笑容,家家户户忙着农收。

程子安去了昨年冬日遭灾最为严重的几个村,新修的茅草土墙屋,夹在在完好的屋子中,颜色鲜明,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成袋的麦穗,累得如山高,装在独轮车上,推到晒坝中晒干,碾磨。

几个孩童扎着小揪揪,提着篮子跟在大人身后,捡拾落下的麦穗,不时追逐玩闹。

夹杂在金黄麦浪中的芋头叶,浓绿得像是翠玉,随着微风连绵起伏。

好一片丰收,欣欣向荣的景象!

程子安同他们闲聊了几句,在一颗桃树下坐下来乘凉。桃树上长满了桃胶,鸟儿在一旁盘旋,欲飞来啄食毛桃,看到他一抬手,又拍打着翅膀,呼啦啦飞走了。

树上的毛桃,最得孩童们的喜欢,在刚拇指大小时,就流着口水盼着长大,等不及长大成熟,就已经被摘得一空了。

今年树上的毛桃,却没孩童来摘,全部便宜了鸟儿。

程子安起身,寻着向阳处完好的毛桃,摘了两只,扔给莫柱子一只,拿了干净帕子擦拭掉外面的毛,放在嘴里啃起来。

毛桃脆生生,桃香扑鼻。

不远处地里的孩童们见了,既眼馋,神色又纠结。

大人们察觉到了,不知低声训斥了什么,孩童们耷拉着脑袋,迈着断腿离开,还不时看他一眼。

莫柱子万般不解,毛桃明明好吃得很,这颗桃树属于山脚的野桃,村子里的人都可以来摘,能留着长成熟,实在是稀奇!

扔掉手上的桃核,莫柱子站起身,道:“少爷,这毛桃还真甜,都快被鸟儿吃光了,可惜得很,我再摘几个。”

程子安点点头,道:“都摘下来吧,鸟儿啃得厉害的,就留在树上给它们。”

莫柱子哎了一声应下,嗖嗖几下上了树,提着衣衫下摆兜着,手脚麻利,很快就将树上完好的毛桃摘得七七八八。

下了树,莫柱子将兜里的毛桃挑选了几只最大的出来,其余的放在草地上,前去沟渠里清洗。

地里的孩童又不肯动了,眼巴巴望着莫柱子手上的毛桃。

程子安想了下,将草地上的桃子,用衣襟兜起来,拿去了地里。

大人们拘束着不敢上前,孩童们迈着小短腿奔了上前,围在了他的身边。

程子安温和地道:“你们谁会数数?”

有个垂髫小子怯生生举起了手,道:“程知府,我会。我在县学蒙童班上学,学堂放田假,我回家来收麦了。”

程子安道:“好,这些毛桃都交给你,你拿去分。大人孩童一共几人,大些的给大人,小些的给孩童。”

垂髫小子本想学着程子安那样,拉起衣襟去兜桃子。他穿着短打,人矮衣襟短,一下兜不住那么多,急得耳根都红了。

程子安微笑看着,也不出言提醒。他倒急中生智,看到旁边孩童提着的篮子,腾空之后拿了过来。

篮子中,旁边的孩童见他提不稳,一起上前帮忙,抬起了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