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6/6页)
因为丁口一年比一年添加,这土地如果不添,那才是大祸事。
古今中外,这改朝换代了,那根子还是土地上。
“太子之言有理,乐意出头的当赏。”李恒淡然的说道。
当然李恒没有说的,便是晋王乐意出头。那是因为晋王有把柄。
晋王那是先出错在前,如果不然的话,凭着晋王一颗富贵心,他会乐意就藩去边地,那简直天大的玩笑。
至于老三代王,宏武帝想到姨母宋太妃来生母宋太后跟前哭求。
宏武帝倒底不想继续逼了老三,也罢,也就先让老二晋王这一个兄弟冲在前面。也为后来者打一个版样。
于皇帝而言,他只是做一点事情。他就想给子孙留一个开头,至少有旧例在。
将来的子孙多封边地,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大夏皇朝的疆土会越来越拓大。
至于太子将来又会如何行了旧例?
宏武帝的目光落在太子身上。宏武帝没有什么揣测。
至少宏武帝如今对于嫡长子的观察,这一个儿子不错。
有恒心有毅力,做事也有一个大仁之心。
至少因着见识过民间疾苦。皇太子李烨对于普通的黎庶他有同理心。
那等开荒吃过的苦头,如今在李烨这一位皇太子的身上真的留下了深深的刻印。
东宫。
晚膳前,太子妃姚明娘在等候着太子的归来。
夫妻成婚,哪怕都还年少。可他们都在努力的习惯了对方。
许是日子久了,也便是慢慢的习惯了。只是姚明娘万万想不到的便是太子的节俭,那可谓是出乎意料。
太子妃的陪嫁丫鬟里,也有人劝过。劝的意思简单,就是觉得吃食太简单,用度太简单。也是让太子妃受了委屈。
不过这等丫鬟被太子妃姚明娘警告了一回。
姚明娘出嫁前就明了心意,她要跟夫君一条心。
何谓一条心,当然是同进退,共荣辱。他如何,她就当如何。行事一致,同心同德。
晚膳时。李烨回了东宫。
太子妃姚明娘迎了小她三岁的夫君。明明二人太年少,可因着身份,二人一举一动还得合了规矩。
不过等着用膳前,李烨打发走侍候的宫人。
然后夫妻二人独处,这时候就自在多了。
李烨替姚明娘夹了菜,她也一样给夫君夹了菜。
二人你浓我浓,还是挺亲亲腻腻。
待用完晚膳后,夫妻一起消消食。二人又在东宫的小花园里走一走,散散步。
“我一直等着明娘你问,问我为何用度过于节俭。不想明娘你一直不问。”李烨的眼眸子里有笑意。
“太子殿下是我的夫君,夫妻一体,同心同德,烨郎当如何,我便跟随就是。”姚明娘说明了自己的心意。话罢,她伸手,她主动的执起他的手。
二人握在一起的手,在这等秋日时还能感受到彼此掌心的温暖。
李烨握紧一分。他觉得太子妃真好,她总是随了他的心意。
李烨这会儿说起一些回忆,他说起了在金县子爵府的旧事。
谈起夏猎,谈起冬猎。尔后,李烨又讲了离开金县子爵府,他去民间小民家中的时光。
姚明娘静静的听着,她想,也许他就想跟她分享了过去。
这等时光,真的有苦有甜。也是一种收获,填满了空缺的东西。
“烨郎吃苦了。”姚明娘真的难以想像,堂堂的皇太子被饿过,饿得依着喝水充饥。
真的不敢想像。如果不是皇太子亲口讲,也许便是有人讲了,可能许多人也不会相信的。
“烨郎,既然如您所说,那等百姓之苦,苦不堪言。”姚明娘想像一下,她就有一种难受的感觉。
姚明娘的目光落在太子身上,她道:“其时节俭挺好的,从来节俭持家。”
“烨郎,没有人会讲着节俭是错处。”姚明娘自然是站了太子这一边。太子想如何,她便是如何。
吃得差吗?
至少听过太子口中的百姓生活,东宫太子少吃几个菜,也一定是有荤有素。御膳房的大厨也是把菜品做的美味。
不过少一点排场,少一点所谓的铺张浪费。节俭且心中有仁爱之心的太子。这何尝不是黎庶之福。
天家的太子,世间最尊贵的储君。又何需要一点什么排场来装裱高贵。完全不需要的。姚明娘这般想时,她的唇畔还是扬起一抹笑容,她觉得自己的太子小夫君这般做法一点不家子气,相反这是一种英雄气。
持俭克己,爱民如子,谓之大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