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章(第3/5页)

正宁帝也很是无奈,忍不住瞪了萧景曜一眼:从来都是臣子给皇帝背锅的。你倒好,让朕给你背锅!

萧景曜满脸无辜:我说什么了我?千古奇冤啊陛下!

李首辅轻咳几声,压下嘴边的笑意,冷静道:“这事儿确实可行。我大齐兵强马壮,边疆又没了胡人之忧,正好可以继续厉兵秣马,再次扬我大齐国威。”

华夏确实这块大陆的中心。当了周围这一圈上千年的爹,因为文化兼容并包,华夏对周围的附属国都不错。其实华夏和周围这一圈,也算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然,华夏是那个荣和损。

华夏式微之时,周围一圈的日子也不好过。

不过现在来看的话,到底还是华夏武德充沛,周围一圈都被揍得心甘情愿叫爹,现在提到出兵一事,就没人觉得自己会输。

用兵之事,兵部尚书王阁老最有发言权。兵部虽然不能直接管军队,也没有兵权。但兵部管军械啊。兵器战马等物资,全都是兵部安排。再加上户部拨款运粮,前线将士才没有粮草之忧。

王阁老见正宁帝出兵意愿十分强烈,也觉得这事儿可行。略微算了算兵部账面上的家底,王阁老沉吟片刻,恭敬道:“武库清吏司那边,大概能有供八万人的兵器。只是职方清吏司那边,没有倭国的舆图,不知道庄明派过去的人可曾带了舆图过来? ”

打仗看地图是基本素养,对地形都不熟悉,那不是等着送菜吗?

正宁帝等人的目光齐刷刷放在了萧景曜身上。

萧景曜眨了眨眼,镇定道:“大地图有,但没有更详细的。”

正宁帝好奇心上来,问萧景曜,“你还记得?”

萧景曜点头。

正宁帝便让人备上笔墨,等着萧景曜动笔。

萧景曜也不含糊,画了个大致的地图。但萧景曜也不知道现在倭国和后世的行政区划分有什么不同,自然不符合现在的倭国情况。但矿山又不会跑路,大致位置定下来了,就一定能挖到。

萧景曜留了个心眼,没把金银矿全都标出来,就拿了某个著名银矿为例,标上了位置。

这年头儿的舆图也没精准到哪儿去,萧景曜画出来的这份地图,并没有让王阁老等人觉得太潦草,反而觉得这地图很是不错。

王阁老点点头后,继续说道:“兵马都没问题,就是倭国是个岛,若是要走水路,我们的水师兵力不足,战船也不够。”

萧景曜眼巴巴地看着正宁帝,没错,我们的战船不够多,造大船,加强水师啊!未来可是海权的天下,谁先开着战船开辟航线,谁就能获得先机。

萧景曜想想上辈子那段成为殖民地的屈辱历史就觉得心塞。

正宁帝感受到了萧景曜的怨念,虽然不知道萧景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但正宁帝还是选择相信他的祥瑞,就当是上天示警。

于是,正宁帝思忖片刻后,又问王阁老,“依爱卿之见,该多添多少艘战船更合适?”

本朝定乾坤那一战就是水战,留下好些战船,只是都有些破旧,但气势恢宏,长18丈,宽6丈8尺,可容纳上千人。

只是大齐建国后,鲜少再打水仗,现在只有闵州那些临海的地方,因为要抵挡倭匪,才保留着水师和战船。却也因为海禁的原因,不能任意出海。

也正是因为如此,闵州的造船技术十分发达。不仅将战船造得坚固庞大,还将战船和火炮的结合更上一层楼,比开国那一战中,火炮威力更大。

咳……那什么,本朝太/祖打天下那会儿,手里就没什么战船,比不过对手财大气粗,战船一艘接一艘。太/祖能胜,也算是天意。

对手那些大船,都成了太/祖的战利品。大部分都给了水师,有些损坏特别严重的,也只能放弃。水师那边的大船也并非完好无损,正好闵州本地原来就有个技术不错的造船工坊,闵州水师将战船交由他们修补,再次锻炼了他们的技术。两相增益之下,造船工坊的技术越来越好,现在改成造船厂,水师也能得到战力更好的战船。

现在研究院蹲着的那位姓段的研究员,就是段氏造船厂的嫡支子弟,对方来京城,研究的就是有没有能让大船动力变得更强大的办法。刨去传统帆船的船桨舵橹等人力以及风力水力等自然因素,能否由人类自己创造一个新的动力,让大船无惧海上的大风大浪,依然能稳稳前行。

萧景曜听到他的设想后,简直控制不住要给他鼓个掌。再次感谢自己向正宁帝提议建研究院,不然的话,大齐会流失多少人才!

这就是天才啊!

现在王阁老一提到战船,萧景曜就忍不住想起来那位出自段氏造船厂的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