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第3/7页)

因着这事儿,胡阁老没少给吴阁老白眼。本来这种赚钱的事儿,应该放在户部名下的。然而当年确定办官造工坊时,工部说既然是工坊,应该归在工部。反正工部户部你来我往争执了许久,最终还是工部略胜一筹。

胡阁老想想当初的事儿就很气。虽然这都是大齐开国的那批人定下的规矩了,胡阁老同他们隔着几代人,实在扯不上关系。奈何现在胡阁老坐在户部尚书的位置上,眼瞅着工部那帮不争气的东西将工坊祸祸成这个样子,胡阁老的心都在滴血。娘的,当年太/祖让你们办工坊,是为了给百姓们提供一层保障的同时,顺便再为朝廷增添了进项,减轻户部的负担。结果你们他娘的就给老子看这么个凄惨无比的账本?

胡阁老心里苦。

萧景曜若是知道这事儿,估计也只能说一句哪个地方都不缺混子。官造工坊,管理者肯定不会是商人。士农工商的地位摆在那儿,官造工坊或许有商贾小吏或者幕僚,但主事者绝不可能是商人。

额……非专业人士和专业人士在本专业中掰头……胜负还用说吗?

更别提那个非专业人士还看不起专业人士,对专业人士多有鄙夷。哦豁,那真是不坑他一把都对不起“商人奸诈重利”的刻板印象了。

冒着金光的大肥羊,眼神清澈又愚蠢,不宰你宰谁?

更何况,官造工坊……发工钱的是朝廷,私营工坊,发工钱的是当家的。这能一样吗?

胡阁老这会儿已经开始盘算着要是把萧景曜放去工部的琉璃坊,能为国库带来多少进账了。

查账的人手找找总是有的,会赚钱的陶朱公,目前为止就萧景曜一个。

吴阁老说得对,萧景曜就该去工部!

李首辅见吴阁老三言两语就让胡阁老改变了主意,似笑非笑地看了吴阁老一眼,而后又垂下眼睑,老神在在站在原地,不再多言。

正宁帝只觉得萧景曜去哪儿都好,摆摆手道:“且看日后他又干了什么事。你们也不必着急,朕有意磨炼他,总归会让他在六部都轮上一圈的。你们大可不必为了萧景曜而争个面红耳赤。”

李首辅眼神微动,六部都轮一遍,又有正宁帝保驾护航。且不说太子对萧景曜的态度如何,以萧景曜的本事,只要让他走了这么一圈,那日后,谁都没办法将他再拉下来。

至于太子……李首辅心里隐隐有了猜测,恐怕正宁帝大行之前,会仔细叮嘱太子重用萧景曜的。

目前来看,萧景曜确实很不错。身上全是闪光点,一点扣分项都没有。这样的人身居高位,大臣心服口服,帝王也能将他当成展现自己英明仁德的一块牌坊。千金买马骨,不外如是。

萧景曜还不知道自己再过不久又要升官了。这会儿他已经到家,经过正宁帝的允许,带回了一副老花镜和一个放大镜。

老花镜是给萧子敬的,他的眼睛有了点老花的迹象,萧景曜见琉璃坊顺利做出了眼镜,过了不久肯定会有新品上市,一举拿下读书人和老年市场,继续让正宁帝赚得盆满钵满。是以萧景曜离开时,笑着向正宁帝讨了赏:老花眼镜和放大镜各一样。

萧子敬戴上老花眼镜,很是稀罕了一番。破天荒地拿了本书过来,翻来覆去看个不停,嘴里啧啧有声,“竟然真的看得十分清楚。”

萧元青已经拿着放大镜到处撒欢了。茶杯放大瞧一瞧,茶叶放大瞧一瞧,衣裳上绣的暗纹放大瞧一瞧,娘的头发丝放大瞧一瞧,哎呀娘怎么有白头发了?再往下,娘的鼻孔放大……额,萧元青的脑门儿狠狠挨了齐氏一巴掌。

萧景曜在一旁看得眼角抽搐,对萧元青十分佩服。作死方式层出不穷,在作死这条路上,萧元青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萧元青还在到处撒欢,逮着只蚂蚁放在凉亭的石桌上,撅着屁股仔细查看放大后的蚂蚁。萧景曜按了按太阳穴,挤出一个僵硬的微笑,“爹,蚂蚁有什么好看的吗?”

萧元青头也不回,“当然有。我当年还和你刘叔叔争论过,蚂蚁的嘴巴在哪里。”

啊?

萧景曜头顶上缓缓冒出一个问号,又觉得这风格非常萧元青,瞬间又淡定了,还饶有兴致地问萧元青,“后来呢?你们谁胜谁负?”

萧元青想了想,脸色一黑,“陈昀那个混蛋,非说蚂蚁没有嘴。除非我和你刘叔叔把蚂蚁的嘴巴找出来给他看,不然我俩这争论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更离谱了。萧景曜继续叹气,“蚂蚁要是没有嘴巴,怎么吃东西。”

人家辛辛苦苦把食物搬进洞里,也是要吃饭的。总不能因为人家长得小,看不清嘴在哪儿,就连人家有嘴都不承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