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2章(第6/7页)

萧景曜微微一笑,“这样不是很好?祖母和娘都是聪明人,爹虽然败家,也有自己的长处,先前还琢磨着买下一间成衣铺子送给你们,让你们可以大展拳脚。等到年后,你们应该就能拿到地契了。”

齐氏来了兴趣,“真让我们开铺子?”

萧景曜笑道:“有什么理由不让您开铺子呢?您喜欢,娘也喜欢,平日里画画设计图,也算是解闷。”

师曼娘对上回提到的亲子装十分感兴趣,当即和齐氏头碰头,互相商量了起来办成衣铺的事情。

过了年,萧景曜便是十五岁的少年了。放寻常人家还在备考秀才的年纪,萧景曜已经有了半年多的当官资历,顺便将正宁帝和六部阁老的好感刷到了高点。

因为萧景曜足够靠谱,在到京城后,萧景曜已经成为了萧家实际上的一家之主。萧子敬和萧元青都表示没意见,觉得有萧景曜顶在上面美滋滋。

得知他们的心理活动的萧景曜,心情真是一言难尽。

就……还是南川县百姓说得对,任何离谱的事情发生在萧家人身上,离谱中就会带上点合理。

果然不出萧景曜所料,年关过后,琉璃坊的玻璃镜子真是接单接爆了。

正宁帝给玻璃镜子的定价十分高昂,竟然定到了一万两银子一面穿衣镜,铜镜大小的玻璃镜八千两,靶镜五千两。

萧景曜当时听完就给正宁帝鼓了个掌。6啊,皇帝带头打劫,肥羊们主动上门挨宰,谁说正宁帝不擅长商业的?

即便如此高的价格,都阻止不了权贵们对玻璃镜的追捧。

大齐建国已经有一百余年,权贵们几代积累下的财富不知何几,世家大族更是不用多说,多少代人的积累,打小就在锦绣堆中长大,也就是现在世家低调了许多。不然的话,要是让他们来上一场斗富,那都能让正宁帝大开眼界。

这样的人家,一万两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个零头,一点都不心疼。妻子一个,小妾昨晚哭得太可怜,也给买一个,还有另一个小妾,有了身孕,得好好养着,免得她置气,反倒害了孩子……

这么一琢磨,好家伙,十多万两银子就这么花出去了。心疼,但又没办法,一面都不能少。

有这样心路历程的人不在少数,都是一掷万金的主。

萧景曜去当了几天值,休沐日去凑了个热闹,掐指一算,卧槽,正宁帝这短短几天就收获了三百多万两银子啊!

不愧是权贵云集的京城,花钱如流水,竟是一点都不夸张。

齐氏听到了这个消息,可得意了,拉着师曼娘在镜子面前照了又照,眼中的一股自矜神色怎么都藏不住,“如今曜儿出息了,达官显贵们要去争抢的东西,我们娘儿俩竟然提前就有了。”

师曼娘也与有荣焉,兴奋得脸都红了,再努力克制,都流泻出一丝骄傲,“曜儿出息!从他进学念书后,我简直就跟在梦里一样。有时候我都会觉得这是不是一场梦境。”

齐氏深以为然,继续飞针走线,认真为萧景曜做新衣裳。

京城中的玻璃镜热很是持续了一段时间。因为正宁帝让人给了内务府十万两,在《大齐日报》上登了个小版面,简单地介绍了一下玻璃镜。

玻璃镜的消息瞬间传遍天下。

就连街头小巷都在偷闲讨论玻璃镜的事,有好脾气故意为大家读报纸的人,一边为大家读今天的《大齐日报》,一边夸想出在《大齐日报》上介绍自家产品的人实在是太过厉害。这次玻璃镜一出,天下人都知晓皇室有了奇珍玻璃镜,这个广告效果,简直爆表。也不知道最先提出办报纸的人,就已经想到了这个局面。

如果是,那该多有趣。多智近妖,心系苍生,是天下万民之福。

商人们看到这个消息简直捶胸顿足,他们竟然错过了这么一个大好的名扬天下的机会!

真是猪脑子,先前自己等人怎么就没想到,还能在报纸上求个版块介绍自己家的东西啊!

其实这也是时代的鸿沟所致。这年头儿的商人们并不蠢,相反,他们精明的过分。士农工商阶级分明,商人作为地位最底层,哪敢把主意打到朝廷官办的报纸上。谁知道内务府竟然会在报纸上介绍自家做出来的玻璃镜。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个报纸的版块页是花钱买来的。

二十万两银子呢。

商人们:什么?有这等好事竟然现在才告诉我?来人,收拾东西,我要火速进京!

不抢先在报纸上刊登个版面,怎么把竞争对手那个狗东西给搞下去!

不就是二十万两银子吗?相比起扳倒对手后自己能吃掉的市场……嘿呀什么二十万两银子,那就是渣渣!

就算进京没谈下来在报纸上刊登自家东西之事,他们也能想办法去求内务府的管事,看看能不能大量采购玻璃镜,回乡后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