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第2/3页)

他们觉得他配不上她。

殊不知,这正是严磊内心深处唯一的不安。

严磊作为这篇年代文的男主,当他面对原女主林夕夕的时候,堪称是毫无弱点,简直从头苏到脚。

但那其实是因为他唯一的弱点,他内心深处的自卑,只对乔薇薇一个人。

现在对的是乔薇。

不能一个科室一个科室地找过去跟人解释吗?

严磊瞥了一眼睡着了的乔薇。

她侧趴着身睡,给了他一个后背。

他俯身亲了亲她的蝴蝶骨,轻轻摩挲她的手臂,看了她一会儿,伸出手指轻轻戳她的脸颊。

你就是脸皮太薄。

哼。

灭蚊定在了八月三十日,还有六天。这是市里牵头的,下面到县,到镇,各公社统一行动。

这可是个大动作。

药粉已经分送到各县,又由县分送到下面各镇,各公社。

下河口镇也忙碌了起来,光是发药粉都让人忙得脚打后脑勺。

镇上几个街道口,都有发药点,居民按户排队领药粉。对公,还要分发到学校、卫生所、饭店、各个公家的单位和店铺。

星期二、星期三发药发了整整两天,才基本上全镇公、私都到位了。就等着到时候一起动手了。

要搁在后世乔薇大概无法想像,一场消灭蚊蝇的活动,会让小镇居民搞得热火朝天,好像开奥运会似的。

但这时代就是这样。集体活动总是热闹、让人兴奋,充满期待。

星期四已经是二十六日了,镇委门口来了两辆车,一辆吉普车,一辆卡车。

传达室的老徐没有像往常那样坐在屋里从小窗口看人,他一听到远远传来的车声,就从传达室出来张望了,看到军绿色的两辆车朝这边来,就冲大门里喊:“小王,快去通知,部队的同志来了!”

门口里的年轻小科员飞快地去通知领导去了。

车轮停下。

也不需要找停车位。镇上能看见的车,一个是镇口的公共汽车,一个就是部队的车。镇委都没汽车呢。

随便停哪都行,反正堵不死人走的路就行。

卡车上下来几个年轻力壮穿军装的后生。其中两个军装袖子上别着白袖套,印着红十字。

吉普车前后门都打开,后面跳下来三个军人,一看年纪就知道是干部。

老徐正要迎上去,副驾驶的门被推开,长长腿直接踏在地上,一个军官钻出来站直身体。肩背宽阔大长腿,身高比别人高了一截,把军服完全撑了起来。

他正正帽子,抬起脸。帽檐压着长眉,鼻梁挺拔,一张英气的面孔棱角分明。

但就是太年轻。

又年轻又彪悍。

传达室的老徐一点不敢轻视他。身上能有这样的彪悍之气的,不用想都知道,一定是上过战场的。

部队不比地方上的机关单位那样能浑水摸鱼,部队里每个干部都是身上带着伤疤,穿越过枪林弹雨,趟过尸山血海才有今天的级别的。

这时候没有唱歌跳舞的将军。军功都是实打实的硬功劳。

“部队的同志来啦!里面请,里面请。”老徐热情地往里面带,“我们领导早就打过招呼,部队的同志一来就赶紧请。”

他虽然热情,却并不知道这四位干部里,哪一位是领头的。

今年春夏交替之际,国家取消了部队从建国以来一直实行的军衔制,并改换了新制服。

新制服返璞归真,仿了红军时代的模样,只有帽上一颗红星,领口两片红领章,一身绿、三片红。这就是后来歌里唱的“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

没有肩章和军衔。

全军统一,从元帅到小兵,所有人穿的都一样。

所以根本没法从制服上分辨谁的级别高谁的级别低。

只知道,从卡车上下来的大概率是兵,从小车里下来的肯定是干部。

这时代只有极少数人才接触过小汽车。普通人平时别说摸,见都见不到。根本不了解一辆车的座次该怎么按照职级高低安排。

老徐只看着从后面车尾跳下来的三个人里有个红脸膛的人看着年纪最大,他说话的时候,其实是朝着那个人。把他默认为领头的人了。

可部队的同志们一跟着他往镇委大院里面走,老徐就知道自己犯了错误。

竟是最年轻的那个走在最前面,三个面相老的在他身后。

最年轻的那个才是这次领头的人。

走了几步,那个一身彪悍气的年轻军官仿佛漫不经心地问:“今天广播站的人都在吗?”

老徐还以为是工作的事,广播站担着宣传的任务,在这种大活动中的确也挺重要的。他忙点头:“都在都在,所有人都在坚守岗位。”

“乔薇在吗?”年轻军官问。

老徐愣了一下:“啊?”

“你认识她吗?”年轻军官侧头问他,“乔薇,她在广播站做广播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