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第2/3页)

最后,乔薇决定买红糖。因为她记得她妈妈曾经给她讲过小时候喝红糖水,在那个时代是好东西。

幸好出门的时候各种票都装了一些,糖票也装了。

不知道该买多少,虚心跟售货员大姐请教了一下。售货员看她和严湘的穿衣打扮就知道是军属,说:“来三毛钱的吧。”

于是乔薇就买了三毛钱的红糖,油纸包起来,上面放一张粉色的纸,再用塑料绳扎起来。

扎好了才看到严湘一双眼睛亮晶晶地看着。

乔薇好笑,翻翻钱包,摸出个一分钱的钢崩放柜台上:“给孩子一口。”

售货员笑着从柜台里的红糖上扣下一小块填到严湘嘴里。严湘甜滋滋地和乔薇回家了。

到了家,乔薇把自家的菜放下,从篮子里拿出两块肉。买的时候请卖肉师傅切了一刀分成了两块。一个偏肥,一个偏瘦。

乔薇记得好像这个时代好像是认为肥肉比瘦肉好,她不是很确定,便问严湘:“肥肉好还是瘦肉好。”

严湘毫不犹豫:“肥肉好,肥肉香。”

一边说一边摇头:“没有人爱买瘦肉。”

乔薇说:“好,那我们把肥的这块送给赵大大杨阿姨,谢谢他们照顾湘湘。”

严湘猛点头:“嗯嗯!”

乔薇便拎了肉和红糖,再次带着严湘出门。

赵团长家离得不远,几步路的事。

院门敞开着,乔薇没有直接进去,站在门口喊了一声:“有人在吗?”

有人应了一声,从屋子里钻了出来。三十来岁,脑后盘个髻,身形瘦削,面色土黄。

看模样能看得出来是从农村来的。

不稀奇,严磊和他的许多战友都是农民兵苦出身。靠着一身血性,一腔报国心,才拼出了今天的级别。

部队的待遇比工人的待遇更好,就是因为国家有个“流血更比流汗重”的指导思想。

后世很多人只知道抗美援朝,却不知道其实建国后国家因为地缘政治,一直大大小小地有仗在打。

正如网上那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别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嫂子。”乔薇甜甜地喊了一声,带着严湘跨进了院子。

严湘特别有礼貌:“杨阿姨。”

“哎。”杨大姐用围裙擦手,应了,“小乔回来了呀。你俩吃早饭了没?我给你们下个面片?”

“不用,不用,吃过了。”乔薇说。

严湘声音响亮地说:“杨阿姨,我们去大院吃了馄饨。”

“吃了馄饨呀。”杨大姐笑着瞥了乔薇一眼。

这一眼让乔薇有点莫名。

也不能问你那一眼什么意思,她先丢下心里疑惑,上前把肉和红糖塞给杨大姐。

“这什么呀?”杨大姐问。

“那是红糖。”乔薇说,“我倒霉,在省城病了,烧得人迷糊,也没来得及买点什么空手就回来了。这刚才去供销社买的。拿过来给孩子们喝。”

杨大姐往外推:“你这是干嘛呀?”

乔薇说:“我不在家,严湘麻烦了嫂子你好几天,我这买点东西意思意思,嫂子你别嫌弃。”

杨大姐嘴上说着“怎么这么见外”,手上推的却不是那么用力了。乔薇便硬塞给了她。

杨大姐嗔她:“你看看你,跟我们家客气什么。”

收了谢礼,她拽住乔薇:“喝口水。”

乔薇就势留下了,跟着她到屋檐下的小桌旁坐下。

这年代家里哪会有什么饮料,喝口水就真的是喝水,白开水。

乔薇趁势打量这院子房子。赵团长家的院子更大一些,院子里种了些菜。但他家的房子跟乔薇家不太一样,因为人口多,入住之后自己又加盖了两间。私搭乱建使得房子的布局显得乱。

但院子里的地收拾得很好,种着好几种小青菜,绿油油的。一看就知道家里人是拾掇地的好手。

“亲戚走得咋样?”杨大姐关心地问。

这年代邻居间都几乎没什么隐私。幸好大家各有院子,不是那种大杂院,还不至于被人听墙根。

但这种老大姐见面肯定得问一问,人之常情。

杨大姐其实跟原主的关系并没有多好。她是个农村妇女,原主自诩知识分子,虽然她们的丈夫希望两个人能交好,但这两个人完全没有共同语言。

原主走前把孩子托给她,杨大姐碍于两家丈夫的交情也不能拒绝。但说她跟原主多亲近,那没有。

可今天乔薇拎着礼来的,伸手不打笑脸人。她忽然懂礼起来,杨大姐自然就对她热络了几分。

乔薇为了自己以后的生活,势必得给原主乔薇薇擦屁股,把她私奔的这件事抹平。她把糊弄张驾驶员的那一套话又搬出来说了一遍。

杨大姐背都挺直了,气得拍桌子:“还敢看不上我们了!”

乔薇说:“我这不是没来得及跟人说我是军属嘛。主要他们也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