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三策平南,一意孤行(第3/4页)

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流民百姓,疯狂涌向兴庆府各方十府之地。

而偏偏,在陈平那种“均田”模式之下,尽可以轻轻松松的把这数十万上百万流民,全都安置下来。

并且,挑选兵员,日日操练。

兵精、粮足、将猛,主帅英明,在这种情况下,兴庆府势力就如充了气的皮球一般的疯狂壮大起来。

真武王姬长风之所以抢先攻伐兴庆府,是因为他在害怕,担心自己只要再等上半年,到时身边就会出现一个庞然大物,对方单凭百万大军就可以把自己活活压死。

偏偏对方这种打破一切,再造一切的模式,是在北周入侵的极端情况下实现的。

他还真的没法学。

也不敢学。

一旦起了这个心思,说不定,还没有开始行动,自家麾下地盘已经开始分崩离析。

他是不得不攻。

最后失败也只能说是技不如人,倒不是谋划出错。

所以,凤元图的这个“等”字,虽然看上去略有些无为,但却是无为又无所不为。

的确是上上之策。

陈平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凤元图此策,与自己上一世在历史中看到过的那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颇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

燕北飞此来,毕竟是客军。

江南本土势力又是各怀私心,就算是同盟,也不能心往一处使。

而自己这方,却是制度优胜,能更好的蓄养民力,发展民生,每过一天,就会更强大数分。

只要这么缓缓等下去,的确会逼得燕北飞不得不前来决战。

到时无论是设陷,还是守城,打起来都是轻松愉快。

只要拖得一拖,甚至都不需要自己动手。

麾下众将就能把燕北飞拖得筋疲力尽,不败而败。

说不定,大离朝廷就会把他给召回去了。

而且,此计还有一个妙用。

那就是,陈平收敛起自身势力锋芒,江南各大世家就会如同温水里的青蛙,并不会急着跳出来,甚至会有人左右观望。

到时,兵力壮大到一定程度,再以大势压下,兵不血刃,就可全取江东、江南、西南413县。

再挥军北上,无论是北周,还是南离,都很难挡住这头出水蛟龙。

‘如果是在上辈子那种末法时代,用这一计倒也不是不行,不说别的,单凭这种体制,就已具备争夺天下的巨大优势。

也有几个朝代,几支军队以这种模式,如同滚雪球一般势力壮大起来,作弊一般的就取了天下。’

‘但是,在这个世界,却是不行啊,越拖得太久,就越是容易出变故。’

溯源夺运中展示出来的一些隐秘,告诉陈平,这个世界很大,天下远远不只是眼前的天下,还要看到高天之上。

一个“等”字很容易操作,万一等来了史前巨鳄,挥手之间,自家势力灰飞烟灭,都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凤元图出谋不算错了,但是,由于眼界的原因,他看不到一些东西,这是信息的差距,倒也怪不得。

“中策呢?”

陈平不动声色,再次问道。

“中策嘛,就是暂缓对付世家大族,联合各方势力,并许诺利益。

天下苦大离久矣,民心已失,就连各地豪门,也纷纷起兵造反,更别提义军蜂起。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平王殿下放下身段,高举大义旗帜,登高一呼,定然,四方响应。

比起燕北飞一介武夫,又是代表大离朝堂……

平王殿下善待百姓,治下清明,又有着义薄云天,信守承诺之名。

一旦联合众人,定然轻而易举平定南方,把燕北飞彻底孤立起来。

到那时,只凭借五万御林骁骑,面对平王殿下百万大军,他又哪堪一战?”

不错不错,这同样是一条好计。

帐中众人连连点头。

崔虎臣、崔伯玉祖孙两人,更是眼神一动,呼吸都变得微微重了一些。

他们也是出身世家。

如果陈平能够网开一面,把权力稍稍让给世家大族,的确,平定天下的压力,会大大减弱。

崔家投诚很早,占据先发优势,更是有着莫大的好处。

两人目光看向陈平,见其面色不动,一颗心又沉了下去。

他们同时想到了那首童谣。

杀胡均田,火里栽莲。

平王殿下,应该不会答应这么做的。

一旦选取此策,得了军势,却是失了民心。

一得一失之间,遗祸深远。

“不妥,下策呢,也不妨说说。”

果然,陈平摇了摇头,并不选取此策。

凤元图眼神微微一暗。

他献出此策,其实也有着私心。

报仇是一个原因,推翻大离,斩杀姬长寿,报得凤家灭门之仇,这是毕生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