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我不装了,我摊牌了,我就是妖孽(第2/3页)

说话间还指着杨丰。

“颖国公,山西一年赋税多少?”

杨丰笑着说道。

“两百余万石。”

傅友德说道。

“以后山西除了盐业以外所有工商业全部放开,采矿全部放开,不过这些得交税,另外山西境内依然通行宝钞,我的银行是唯一发钞者。颖国公,您是个豪杰,但与我相比您不懂的东西实在太多,您根本不知道除了刮地皮外,还有太多可以解决钱粮问题的手段。

您以为贵国皇帝陛下这些年四处征讨是靠朝廷岁入?

靠岁入他早破产了。

靠的是我给他搞的那些手段,我能让他四处用兵而钱不缺,为何不能让一省之地免了刮地皮?

我可以再说一遍,均田免粮,杨某说到做到。”

杨丰说道。

山西最不缺的是什么?

商人啊!

只要放开工商业的各种限制,那些晋商会大展拳脚,剩下只需要收工商业税收就行,更何况杨丰还有金融垄断权,事实上他只要提供工商业的自由发展环境,剩下完全不用管,自由资本主义初期,一切都会狂飙式发展。

然后直到经济危机。

但在经济危机之前,这还是很好的。

足以掩盖一切问题的。

他就是要以这种方式,把山西变成大明的一个实验区,在这里实验他的新经济政策,至于为什么选这里而不是东南沿海……

东南沿海是老朱的地盘啊。

山西对他来说本来就是个天高皇帝远的省份,根本不是他的核心统治区,他能容忍,而且山西的工商业实力增强,也相当于他的北方边防有了稳固的后方。毕竟目前明军在北方的军需运输,几乎都是靠山西,这也是晋商能发展起来的关键,一个繁荣的山西对他有利。而对杨丰来说,在山西搞这些也有利于向河套发展,而河套才是他未来准备当自己地盘来建设的。

在东南沿海搞?

抢生意啊?

老朱可是已经在尝到海上开拓的甜头了。

朱允熥更是深谙此道。

等他继位,估计东南沿海各省就全都逐步开始工商业化。

但北方他没兴趣。

所以杨丰最适合的就是发展北方各省。

“还有你们,你们也一样,只要你们愿意留下,你们耕种的卫所田地就是你们的,也不用再交粮。”

杨丰紧接着对城墙上的士兵们喊道。

城墙上士兵们面面相觑,不少人手中武器立刻开始垂下……

好事啊!

要知道他们每年需要向卫所交大量粮食,一个正兵也就几十亩地,但每年需要向卫所交十几石,余丁则减半,不过土地也减半。

军户上交比例其实是远超过民户的赋税。

后者大概相当于二十税一,甚至一些薄田都能三十税一。

哪怕江南那些重赋官田,也就是官府所有,但租给民户耕种的,这个官府不收租,而是将租折入赋税,苏州大半土地都是。所以苏州一个府的赋税超过山西省,而山西也是北方赋税第一的省,但就算这样的,实际上民户承担也就十分之一。而军户却接近三分之一上交,虽然现代有说交一半的,但实际上没那么多,辽东一个正兵五十亩地,每年额定要交粮十二石,产量平均的话不到一石,余丁二十五亩,额定交六石。

当然,军户有其他的补偿。

比如各种赏赐,至少朱元璋时候赏赐是很多,光每年两季服装赏赐就是不菲的数目,还有比如之前胡椒积攒太多,干脆京城军户一个正兵赏赐十斤。这些都是军户额外收入,但无论如何算起来,除了可以战场立功升官还有可以在战争中抢这些,和平时期军户负担是比民户重的。

只不过被赏赐掩盖。

而洪武朝的民户,也就是农民负担是最轻的。

交税比例最低。

各种保障都有,甚至朱元璋还拿钱让耆老在丰年收购粮食,需要时候拿出来赈济。

就是需要服徭役。

这个是民户最大的负担,他们是真的要服各种徭役,而不是后来都折价算钱了。

而现在杨丰却可以把军户耕种的土地直接给他们。

还不交赋税。

还不服徭役。

这么好的条件抵抗个屁啊!

大家在山西几十年,基本上也都算扎根了,既不想打仗死人,又不想放弃这好几乎,抵抗的话明显太傻了。

杨丰看着傅友德……

“颖国公,你们当年哄着百姓跟你们一起造反,但造反成功后一个个当皇帝的当皇帝,做公侯的做公侯,你们不过是用兄弟们的尸骨,成就了你们的荣华富贵,成就了你们的公侯万代,但你们别把我想的也一样,我不会骗他们,我许诺的都会给他们,我对公侯万代也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