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改革春风吹满地(第2/3页)

这厮可是惯会钓鱼。

和他相处也不是一天的张显宗很清楚这一点。

“什么钓鱼,钓鱼得先打窝,再配上好饵,我就扔了个钩而已,还是个直钩,如果这样都能被勾住难道还怪我?”

杨丰说道。

“张某不会坐视。”

张显宗很直接地说道。

“那你可以去告诉他呀,你就跟他说,我就是装的,我是故意引诱他的,你看他信不信?

显宗兄。

我跟戴贵说过,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骑墙是没好结果的,你觉得你现在还会被他们认为是自己人吗?你已经是皇太孙伴读,你顶走了黄子澄,你是他们的叛徒,哪怕你认为你自己问心无愧,你依然是他们的叛徒。

因为你的忠诚不绝对。

现在你可以去告诉他们,那么皇太孙也会觉得你的忠诚不绝对。

最后你两头不是人。

你要明白,你如今的局面,必须选择站队。

必须选一个。

而且选了一个就必须和另一个断开。

你还想去吗?”

杨丰说道。

黄子澄最终被免去皇太孙伴读。

现在已经重新踢回去做翰林院的修撰。

而张显宗则被任命为新的伴读。

所以在短短两年里,他这个榜眼就已经远远抛开了状元,一路从修撰到侍读学士,再到皇太孙伴读,后面这个虽然职位不高,准确说这个不是什么官职,而是皇帝从翰林里面挑出陪皇太孙读书的。

但是……

这是未来的辅佐之臣。

前途无限。

而某种意义上说他是踩着黄子澄上去的。

叛徒!

简直是叛徒。

他的升官越快,在黄子澄这些人看来就越令人仇恨,甚至认为他就是靠背叛才获得的。

张显宗有些痛苦地端着茶杯。

杨丰才没兴趣管他呢,要不是看在老熟人,连提醒都没必要,现在张显宗去说他是装的,刘三吾那些人也不会相信的,就算刘三吾相信,黄子澄也会让他不相信的。

而且老刘其实不是什么老奸巨猾的人。

老奸巨猾的人,敢搞出南北榜这种事情来?

就算真搞出南榜来,朱元璋给他们个机会时候,还敢继续搞事,最终把朱元璋彻底激怒?真正老奸巨猾的人不会这样蠢,他很聪明,但仅限于作为一个儒生,他们这些某种意义上说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儒生,信奉他们所信奉的圣贤之道。但就其搞事情的能力来说,别说是距离那种老奸巨猾的阴谋家,他们哪怕就是距离一个合格的官僚,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合格的官僚不会在朱元璋给出机会后还不赶紧就坡下驴。

所以杨丰真不在乎他们。

他就钓鱼了。

他还就直钩硬钓,只要鱼足够蠢就能钓上来。

他紧接着起身悄然溜走。

三更时候他又出现,不过此时的灵堂里依旧人头攒动,朱夫人也依旧跪在那里,看着的确没什么机会,他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而这一切都在刘老头的注视下。

第二天,风雪中的临淮关。

“这就是爷爷龙兴之地!”

皇太孙感慨地看着被积雪覆盖的淮河两岸。

河水依然在静静流淌。

不过这里看起来人烟依旧不多。

至少和京城周围比起来,依旧可以称得上荒凉,这还是朱元璋二十多年持之以恒的迁移过来人口,而且还强制驻扎大量卫所,可以想象过去该是什么样子。不过现在比明末明显又强的多,明末这一带被北上官员直接形容为沿淮千里无人烟,朱元璋再怎么努力,也终究无法把人强制锁死在这片土地上。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杨丰在旁边唱着。

紧接着一片凝视的目光……

“别看我啊,这是后世流传几百年的民歌,而且据说就是从大明朝开始流传的,具体真假无从考据,但这地方在大明朝一直很穷也是事实,根据我们那时候的史书记载,十年倒有九年荒也是事实。”

他一脸无辜地说道。

“何至于此!”

朱允熥有些尴尬地说道。

“殿下,其实也没什么,这地方本来就是天灾频繁,而且和江南无论土地亩产还是气候条件,都存在很大差距,把大量苏杭人口迁移过来,必然会导致心生怨恨。人家在故土亩产四五石,到了这里亩产一两石,而且还不准他们离开,又怎么可能不心生怨恨,时间久了肯定要发泄一下。

编个民歌,唱一唱心中就舒坦了。

尤其这里还是中都。

光中都城,皇祖陵,驻军,这些每年需要的消耗,各种差役,尤其是这个差役,衙门多了必然就是更加频繁的差役,老百姓负担格外重。您要是想改变这里也很简单,免除凤阳府的徭役,然后各种差役都改成官府拿钱雇佣。既然是龙兴之地,总得有个龙兴之地的样子才行,免除赋税的确有点步子太大,但免除徭役总可以做到吧?其实徭役这个东西,本身对老百姓就是很大的负担,它的危害在于耽误老百姓的生产,完全可以在以后折算到赋税里,然后再用税收的钱改成雇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