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上报纸(第3/5页)

如果说刚才程蔓说奖励何子明一百块时,下面坐着的家长们只是心头火热,那么现在他们就是后悔激动了。

后悔的是已经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早知道考全省第三能奖一千一,过去一年里他们肯定会督促孩子努力学习。

激动的是准高三生的家长,他们都开始幻想明年自己孩子上去领奖了。

虽然理智的家长,知道六百一十八分不是谁都能考到的,全省第三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到的名次,但面对一千一的诱惑,没人能不心动。

既然何子明报了辅导班,就说明他以前成绩没那么好,能考出现在的成绩都是辅导班的老师教的。

他报班后能考出全省前三的好成绩,自己孩子……呃,可能考全省前三还是有点困难,但成绩是不是能提高一点?

拿不到千元大奖,能提高成绩考上大学也行啊。

下面坐着的家长,性格不算是理智还是冲动,都越想越激动。

而拍下何子明从程蔓手里接过证书和奖金的于东,转过头看到家长们脸上的表情时,脑海中浮起一句话———

这次的头条稳了!

……

活动结束后,何子明母子没有直接回去,他们还要跟程蔓等人去一趟辅导班接受于东的采访。

接受后续采访的有三个人,分别是何子明、程蔓和高珍。

不过因为何子明之前接受过一次采访,所以这次于东只补充问了他七八个启明星辅导相关的问题。

高珍接受采访的时间时间也不长,问题主要围绕着她怎么加入启明星辅导,以及对何子明的印象展开。

跟他们比起来,程蔓接受采访的时间要长得多。

于东有太多太多问题想问程蔓,他想知道她为什么会办辅导班,也想知道为了这次高考,她和辅导班的老师做了那些努力,还想知道她对辅导班未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不知不觉,他们聊了将近一个小时。

采访结束后,于东回到报社,翻出之前采访何子明的资料,比对着这次采访,洋洋洒洒写了篇长达六七千字的报道。

写完稿子还需要再润色润色,该删减的删减,该补充的补充,等稿子初步确定,他拍下的照片也已经洗好,可以送审了。

审核过程很顺利,只是在确定报道刊登的位置时,主编有点犹豫。

晚报记者很多,负责本地新闻板块的也不止于东一个人,他有头条稿子,别人也有。最终谁的稿子能上,谁的稿子先上,都要主编来定夺。

于东并不着急,他对自己的稿子有信心,也相信主编能看出这篇稿子发出去后可能获得的关注度。而且他这篇稿子是独家新闻,对时间要求没那么高,早几天或者晚几天发都行,迟早能上头条。

结果也在预料之中,几篇稿子里,主编果然更倾向于东的稿子,将其定为了八月十三号发行的晚报本地新闻板块的头条。

……

虽然晚报是晚上发行的,但送报纸的一天只送一次,也很少有人会在晚上特地为了买报纸出门,所以很多人都是次日早上看到的报纸。

王爱国就是次日看到新闻中的一员。

但王爱国既没有自己订报纸,也没有出去买报纸,他看的报纸是单位订的。而他每天的工作很清闲,看看报喝喝茶,报纸打开又合上,一天也就过去了。

跟平时一样,这天到单位后王爱国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收发室拿最新送到单位的报纸。等进到办公室,他跟同事打过招呼后,就先给自己泡了一杯茶,再从众多报纸中挑出一份看起来。

王爱国看报纸喜欢按照时间顺序来,先看昨天晚上发行的晚报,再看今天早上发的晨报,最后再看日报。

而一份报纸里,他最先看的事头版头条,这个位置刊登的新闻基本都是国家大事,看完后他才会慢慢往后翻。

因为最近没发生什么大事,所以前面的新闻他看得很快,半小时不到就翻到了本地新闻板块。

这个板块刊登的新闻跟他们本地人息息相关,所以王爱国看得更认真些,一翻到这个板块,他就不自觉坐直了身体,然后重重地「咦」了声。

王爱国所在的办公室有四个人,两个你跟他年纪差不多的大姐,喜欢趁上班时闲聊做鞋底,还有个小年轻,刚进他们单位不到半年,干活最卖力。

听到他的声音,小年轻没什么反应,两个正在聊天的大姐却看了过来,问道:“看到什么新闻了?”

王爱国放下报纸,指着版面最上面的头条新闻道:“有个今年高考的学生好像是报了什么辅导班,拿了千元奖励!”

两名大姐家里都有高中生,所以一听到高考两个字耳朵就竖了起来,再等听到千元奖励,两人都瞪圆了眼睛问:“多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