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从现代穿回民国20(第2/4页)

这也是金风醉特意写文章声援叶鹤栖的原因。

叶鹤栖的那篇文章,完全说到了金风醉的心坎里。

樊向雪说:“我和老金在一起后,总有不少人说我是为了配得上老金,才会努力学习努力提升自己。”

“但事实上,我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金风醉故作唉声叹气,对叶鹤栖抱怨道:“所以我说了,如果不是我还算有点用,也还算有点钱,长得也还算可以,她根本就看不上我。”

叶鹤栖再次被逗得大笑起来。

“可惜几乎没有什么大学招收女生,不然我肯定会继续学业。”说到这里,樊向雪的声音里都带了些遗憾。

根据1913年民国教育部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而大学不设女校不招女生。[注]

在五四运动之前,华国仅有的三所女子大学,均为教会女子大学。[注]

但实际上,目前在这几所女子大学里毕业的学生,是不能被授予学位的。

也就是说,教育部并不承认她们的学历。

叶鹤栖对这段历史不太了解,但她隐约记得,就在不久以后,教育部会出台一项新的章程,将男女同校纳入制度体系,女性在高等教育中逐步获取地位。

所以叶鹤栖从未来的结果回应当下的现状:“再过不久,教育制度一定会进行改革。到时女性就不需要再上什么女中,也不需要再上什么女子大学了。”

樊向雪和贝涟对视一眼。

她们看不到未来,但她们站在当下,展望未来。

“你说得对,现在的教育制度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了。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教育部一定会对教育制度进行改革。”

***

聊完了这些正事,几人又随意闲聊起来。

贝涟问姚容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姚容道:“我打算一边继续学习,一边找个赚钱的营生。”

贝涟问:“打算找工作吗?”

姚容道:“我还没想好。”

贝涟道:“如果你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也可以来《妇女时报》。”

姚容谢过贝涟的好意,不过心里已经排除了这个选项。

以她目前表现出来的才能,贝涟能够提供给她的,应该是一个工作内容比较简单的岗位。

贝涟是好意,但这并不符合姚容的规划。

至于要从事什么行业,姚容也心中有数了。

于是姚容刻意开启了衣服话题,说她不喜欢西式的长裙,又觉得中式的大褂太臃肿松垮,缺乏美感。

这个话题瞬间引起了樊向雪和贝涟的共鸣。

姚容状似无奈道:“除了生活方式外,我们的衣着观念也应该有所改变了。”

叶鹤栖悄悄竖起了自己的耳朵,在旁边听着几人的闲谈。

一个熟悉的名词跃上她的心头——

旗袍。

这种服饰,几乎成为了民国的一大显著特征。

以前读书那会儿,叶鹤栖听说过一种说法,是有关旗袍起源。

据说在旗袍出现之前,穿长袍一直都是男性的专利,女人只能穿上衣下裙,有不少女性认为这是一种服装歧视,所以不少女性都开始穿着长袍。

后来逐步演变,就有了旗袍。

刚想到这里,叶鹤栖就听一旁的贝涟道:“说起来,前段时间《妇女时报》上刊登过一篇文章,就是探讨当代女性服饰的。”

“《女儿经》里记载过这样一句话:为葚事,两截衣,女人不与丈夫齐,百凡事体须卑顺,不得司晨啼母鸡。”

“那个作者引用了这句话,呼吁女性放弃上衣下裙的穿着,像男人一样穿长衫。当时这篇文章还引起了不少讨论。”

“不少人都认可那个作者的观点,但她们觉得,放弃上衣下裙的穿着是对的,可一味追求和男人一样,是不是又显得有些本末倒置了?”

叶鹤栖听得连连点头,不过除了姚容一直在用余光打量她之外,其他人都没有注意到她的动静。

姚容道:“我在想,如果我能设计出一种与长衫相似,又比长衫更符合女性审美的服饰,是不是能够开一家裁缝铺呢?”

“有需求自然就会有生意。我也不求大富大贵,但至少能借此维持我和鹤栖的生活,供鹤栖顺利完成今后的学业。”

原身有一手非常不错的女红手艺,以前在叶府,她也会亲自给叶鹤栖做一些贴身穿的衣物,所以姚容的这个提议不算突兀。

叶鹤栖点头的幅度顿时更大了。

这下,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她的异常。

“鹤栖,你是有什么话要说吗?”

见叶鹤栖憋得慌却始终插不上话,姚容笑着将话题抛给她。

叶鹤栖舒服了,小幅度举手道:“我确实有一个小小的想法。”

叶鹤栖将旗袍的大致形状描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