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逆风去 不管艰辛 第一章(第3/3页)

徐斯当时没有辩驳。

母亲教训的是,根本不能怪母亲如此生气。

他低头听训。徐风集团下头的海外投资业务全盘是他主管,母亲问罪责任人,当然非他莫可。

这回金融风暴之巨,他始料未及。虽然抽身抽的早,很快控制了局面,但这一重损失也够让母亲脸上霜寒数月,加以苛责,令他快些收心乖乖管理集团例行事务。

但徐斯偏偏收不了这个心,尤其是不能真让母亲还当他是座前听令小童子呼来喝去,阻碍成长。

其实,他一直在留意全新的业务模式,寻求新的集团利润增长点,而所谓新业务的机会,竟然在危机中自天而降了。

他在美国灰头土脸收拾完残局之后,去欧洲旅行了一个月。路过米兰的时候,发现那边有中国的设计师设计的童装拿了设计大奖,在业内很有些口碑。但因为是中国人在异邦,遭受轻视甚多,又因当地经济着实不乐观,一直没有寻到合适的投资人投产,实在是太过可惜了一点。

他同设计师相谈甚欢,才有了个计划的萌芽,只是施行起来颇有难度,一是生产,二是渠道。

然则,红旗一倒,更是这个机会的一阵劲风。

徐斯是先将计划对婶婶讲的。

洪蝶主要管理集团的业务外的投资项目,先前的金融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徐斯都是同她搭档。

婶婶寡居多年,无儿无女,待他有如亲生子,比严厉母亲更易为他亲近。尤其是如若他的方式恰当,婶婶一般绝对会助他一臂之力。如若不恰当,婶婶也加以提点。

这全赖徐家只得他这么一个继承人。

徐斯自小到大,便有这么一份滋油淡定的底气,故而,做人做事,更有魄力。只是在依旧是母仪天下的徐风集团,得用些方式方法。

洪蝶在他十七岁时,偷偷借用家里司机的身份证炒股赢了个盆满钵满的时候,便说过他是“小狐狸”。谁又说不是呢?他是太过得天独厚了。

洪蝶看了徐斯的计划书后,笑着听徐斯解释:“七零八零生育高峰如期而至,童装市场可以一试。我们是做儿童牛奶起家的,其实是面对同一个顾客群体。”

徐斯计划的宗旨是:“徐风”虽然主营奶制品、饮料和食品,但实则旗下业务分类众多,方苹从不介意增加其他行业的业务进行财务增值,只是一直不曾确定良好的行业进入。

所以他才有这么大胆的跨行业经营的想法。

洪蝶很是欢喜,对徐斯道:“你妈妈总说你太过投机,不肯务实,看来你是有听进去的。”

徐斯坐到婶婶面前,还是摆孩子态度,并且如实地讲:“一代有一代的商业语言。婶婶,我若是再学爸爸去生产线装牛奶瓶,社会就倒退了。”

他见婶婶是坦陈倾听的态度,便竹筒倒豆子,一股脑都倒了出来:“我的想法是趁这一次红旗的事件,把那些没了靠山的又急于找大客户或买家的制衣厂收归己用——”徐斯暂顿了一顿,决定还是先行提了出来,“但我们毕竟不是红旗,在服装这一行当地位卓然,又有许多附加资本,可以不出任何股份就让这些厂家俯首帖耳,我觉得还是快刀斩乱麻。”

洪蝶卷起计划书,拍一拍他的头:“原来你绕这么大一个圈子是想让我来问你娘讨很大一笔钱问这些厂买股份是吧?真是算得一本好帐,让我当你的说客。”

徐斯向婶婶拱手:“我妈妈对我的任何想法建议观念都审慎又审慎,评估又评估。外人都以为我等呼风唤雨,谁知道给自己亲娘写份计划书都这么小心翼翼。集团战略上头的事情,还得二位长辈拿数。”

洪蝶笑起来。

徐斯是舒了口气。

他是不喜欢凡事别手别脚,受制于人的性格。干脆这一回好好乘火打劫一番,将这一总失去了红旗依靠的孤厂,用廉价收归己有,既便于可开拓新业务,又可在经济好转时刻当一重资本变卖出更好价钱。

当然,这一重想法,他没有同洪蝶讲,一讲又是投机取巧的罪名压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