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共和、合众、虚君,这届三国也卷了吧?(第2/3页)

吴国贵试探着道:“世凯,那我和世珏……”

李中山说:“老泰山,您可以当一任湖南巡抚,双玉可以当一任湖南提督。根据大明的官制,一任巡抚和一任提督都是五年……你们父子必须在这五年之内,在大将军府和尚书省的指导下,完成湖南的国人化改造。五年之后,你们就得入朝为官了。

老泰山,五年时间可以干成许多事儿了,现在的湖南犹如一张白纸,可以任由您和双玉发挥!发挥好了,今后几十年湖南的议政官都会唯您和双玉马首是瞻。”

李中山的国人共和当然也是存在相当程度的妥协性的,如果要深究一下,其实就是把军阀改造成世家,同时再提拔一批国士、国人充当共和的中坚。最终形成一个世家、国士、国人的共和。并且为底层开辟出“当兵、上大学”这两个上升通道……在十七、十八世纪,能搞到这一步,那就是相当进步的政权了。

而由吴国贵、吴世珏父子执掌湖南五年,则是给他们开一个转变身份的方便之门——他们两父子手下本来就有许多分了土地的府兵户,当然也有一批为之效劳的湖南文士,如果能够将这批人都改成国士、国人,另外再提拔一批有能力也有意愿为大明效率的湖南才俊勇武之士。那么将来吴家父子就能是门生故吏遍湖南了!

同样的路数,也会在广东、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湖北、广西等处实行,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五年十年之后,共和大明就会出现三李(李中山、李辅臣、李来顺)外加吴、郑、刘、陈、卢,总共八大世家。如果杨起隆能够回归,那就是九大世家一起把持共和大明的最顶层。

当然了,李中山的“李英王”家,肯定是雄踞诸家之首的。至少在李中山这位大将军过世之前,是没有谁能取而代之的!

……

北京,议政王大臣会议天坛大会堂。

大清“合众国”的一场议政大会,正在进行当中。

这个大清现在依旧是很进步的……进步到了“康梁”看见都要流眼泪,慈禧见了都要想政变的地步!

不过不进步也不行啊!

现在的“三皇伐明之战”已经决出了胜负,“帝制”已经败给了“共和”!坚持帝制的耿精忠第一个败亡,都不知道死哪儿去了?而帝制成分比较高,共和成分比较低的吴周则一下子失去了一对皇上——大周太祖神武高皇帝吴三桂和大周孝庄皇上吴应熊,现在也开始走虚君共和的路线,由吴世璠当虚君,吴应麒当丞相领导共和。

看看,这个不进步就得灭亡!

连给洋鬼子当半殖民地的机会都没有!

康熙能怎么办?必须得继续坚持合众立宪的路子,要不然大清就真的亡了!

“皇上,奴才……”刚刚从江南飞遁数千里跑回北京的康亲王杰书还有点不适应,一开口就自称“奴才”。

“别,别,皇叔,别称奴才,咱们大清现在合众立国,”康熙赶紧纠正道,“不给当奴才了!”

“啊,奴才都不给当了?”杰书看了看天坛大会堂里面的布置,的确不像是主子奴才议政的场面。所有人都坐着!而且还是坐成一个圈,根本看不出谁是主子,谁是奴才?

“是啊,奴才不能再当了……必须合众!”康熙也有点无奈,“要再是主子奴才的,我大清就亡了!亡了,那也一样当不了奴才,不是吗?”

“皇上圣明。”杰书一说这话,又习惯性的要给康熙磕头。

“别跪,别跪了……咱大清现在是君臣合众,这个磕头下跪的礼仪都砍得差不多,在开议政大会的时候,是没有下跪磕头这规矩了。”

不给当奴才,还不给磕头……不习惯呢!

杰书只好站在那里,看了看左右,发现大家都悠然自得地坐着……坐而议政!

“叔王,南边打得怎么样了?咱们还有机会吗?”康熙看着这个“很奴才”的康亲王,心里面顿时觉得亲切,于是就不请他落座了,而是直接问起了南方的战事。

“打不过……”杰书摇摇头道,“皇上,奴……”

不让自称奴才都不会说话了!

“臣,称臣。”康熙对杰书道。

“臣的兵将叫李中山、李辅臣的人打惨了!”杰书说着话,眼泪都下来了,“臣差一点就没命了……呜呜……”

哭上了!

虽然他的命保住了,但几乎是仅以身免,连他在江西纳得小妾和生得儿女,也都没有了。

“叔王,您也别太伤心了,”康熙赶紧安慰,“胜败兵家常事,您在江西坚持那么多年,已经是虽败犹荣了!”

杰书现在可是大清头号名将了!

虽然他一直打败仗,但他在李自成、李辅臣、李中山的夹击下,在江西坚持那么些年,这也的确是大清独一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