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福全都哭了,康熙你还笑!(第3/4页)

因为上一回在苏州负责抓捕朱三太子的江苏抚标参将左元阳现在就以副将衔和卢一峰一起督办江宁团练……这个左元阳很有可能使了个调包计,把真正的朱三太子给藏了起来,又弄了个假的糊弄人!

不过对西安行在的人们来说,这个江宁的朱三太子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清的钱袋子江南的天马上就要塌了!

江南可万万不能有失,否则大清就要完了!

所以在得知这个噩耗之时,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劝康熙马上离开西安返回京师,并且将陕甘方面的主力调往东南,用来反攻江宁。

但是康熙却坚决不肯返回北京并从陕甘撤出主力……因为在康熙看来,朱三太子、卢三好、耿精忠都不是大清最大的威胁,而且东南的形势暂时还不至于大坏,只有应对得法,并不是没有办法挽救的。

而真正有可能造成大清崩溃的威胁,也只有吴三桂和李自成!

所以大清必须坚决守九江防线封堵李自成,同时维持陕甘战场封堵吴三桂。

这两个都是老反贼,只要能把他们堵上几年,也许就老死掉了。这两个老贼一死,大清翻盘的机会就来了。

可要是封堵失败,让吴三桂入了西安全有陕甘,或让李自成入了江宁领有东南。那他们俩的势力就算真正养大了!到时候就算他们死了,即位接班之人,也能把大清天下给推翻了。

实话实说,康熙的坚持还是很有点道理的,所以大部分的朝臣都被康熙说服,并且还开始出谋划策,替他想办法稳住东南的局势。

有人建议调裕王福全南下扬州坐镇,总管两江东路军务,并且在镇江设立江南大营,封堵朱三太子和耿精忠的东进之路,同时在安庆设立江北大营,堵住朱三太子和耿精忠的西征之路。

有人则建议同吴应熊秘密议和,以放归建宁公主和吴应熊的两个幼子,外加荆州、荆门、德安、安陆等三府一州地盘为代价,换取吴应熊放岳乐所部东归。然后让岳乐去扬州坐镇,总管两江东路军务……

而就在西安行在方面为了怎么布置东南防务而展开讨论的时候,一个晴天霹雳一般的噩耗,忽然从京师传来——大元诈尸了!

被康熙皇帝寄予厚望的察哈尔王爷布尔尼和老王阿布鼐利用康熙的信任,召集了察哈尔本部和察哈尔八旗的战士数万人,以南下援陕为名,进入口内,突袭居庸关,并且打出了成吉思汗的九斿白纛和察哈尔部的鹰旗……然后向北京进军!

这下康熙可傻眼了!

他本来还指望利用察哈尔的骑兵去吴应麒的身后烧杀抢掠呢!现在援兵变敌兵,还直接去攻打京师了!

京师可不比江宁,江宁丢了,大清还有苦日子可以过,京师要丢了,那大清就真的要完了。

另外,没有察哈尔的援兵,赖塔为康熙制定的“祁山——秦州”会战方略也就没法执行了。如果没有人抄吴应麒的后路,以吴应麒的兵力和勇力,秦州城是很难守住的。

不过康熙也够执着的,到了这一步,依旧不愿意放弃关中。只是命令赖塔从秦州抽调精兵猛将去支援京师……同时做好放弃秦州,退守凤翔、平凉,继续和吴三桂周旋的准备。

在康熙看来,吴三桂只要不夺取关中,就没有问鼎天下的资格,而且吴三桂的势力还很有可能在他死后一分为二甚至为三!

吴三桂如果夺取了关中,那么他在天下汉人眼中,就有了成为正统王朝的资格……只要他能驱逐大清,恢复中原!

而关中又恰好形胜中原,由关中往东打,成功的先例可不少,连李自成当年也打进了北京城。

可是到了今天,就在赖塔从秦州抽调出来的两万精兵刚到平凉、庆阳一带,北京那边就用八百里飞递送来了捷报……一份不知道该笑还是该愁的捷报。

留守北京的裕亲王福全大显身手,仅以一万几千兵马出击,不仅轻松击败了布尔尼、阿布鼐,而且将两人阵斩,还俘虏了超过四万察哈尔部的兵将。其中还包括察哈尔亲王布尔尼的弟弟罗卜藏……经此一役,蒙古中央察哈尔万户算是彻底瓦解,大清朝想怎么编遣都行了。

这当然是好事,但是这好事恐怕是属于福全的!

康熙这边似乎依旧不大好……吴应麒趁着秦州清军主力调离的当口,已经发起了大攻势,祁山堡在吴军攻势发起的当日就被包围,目前吴家大军已经推进到了秦州州城附近。

现在想急调刚到平凉庆阳的军队回援肯定来不及,搞不好就变成被围点打援……没有这支精兵,秦州多半不保。

而秦州一失,吴应麒就算在陇西打开局面了!

一边是福全在北京大获全胜,用兵如神;一边是康熙在陇西屡战屡北,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