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敌在秦淮河!(第2/3页)

但是那些射箭的人好像都不大有准头,对着多隆射了几十箭,都没一支射中多隆的大脸。

而多隆“多死人”不怕死的行为,却大大鼓舞了城墙下面乱糟糟的八旗兵。顿时就有一大群人斗志重燃,抄着家伙就向在城墙下面一边转悠一边射箭的尚之信冲过去。

而多隆的戈什哈这时也反应过来了,也抄起弓箭对着城下的尚之信等人射过去。

城上城下,箭来箭往,射得那叫一个热闹,不过却没造成多少人员伤亡。

一方面两边的人射箭都没多少准头,另一方面两边都披着甲。所以你来我往,只是射了个寂寞。倒是有几匹尚家人骑着的战马没有披甲,给城头上射下来的箭簇扎进了肉里,发出一阵阵稀溜溜的惨叫。

面对嗖嗖飞来的箭镞和不时有马匹中箭的状况,尚之信这下不敢再靠近城墙射多隆了,只好收起弓箭想去继续冲击清军步卒。可这时已经有几“群”抄着长枪向他这边逼过来了。

虽然不是枪阵,但是尚之信依旧不敢硬冲上去,只好带着自己手下的骑兵绕开这几“群”长枪兵,而这一绕,就把气势给绕没了。

而趁着尚之信带着手下靠近城墙放箭和绕着清军的“长枪群”走的当口,长河北岸陷入混乱的清军伏兵也缓了过来,开始组成一个个可以对抗骑兵的方阵,而埋伏在芜湖城内的伏兵,也都扛着长枪、火枪,推着子母炮,从芜湖城内冲了出来。

江宁驻防旗军当然也有马队,他们同样躲在芜湖城内,本来打算用于追杀遇伏溃逃的耿军,现在也跟着一起冲了出来。

这下尚之信他们就陷入苦战了,他们毕竟只有一百多骑,而芜湖这边的清军有四千余人!

但是尚之信这些人也豁出去了,根本不考虑逃跑的事儿,只是在长河北岸左突又冲。清军虽然人数占优,但他们是把伏击战打成了被突袭,分散设伏的部队陷入混乱,只是一群群的各自为战,很难形成合力,所以一时也拿不下尚之信的百余骑。

而就在长河北岸的战斗眼看着要打上一会儿的时候,刘进忠已经指挥着八千耿军冲到长河浮桥边上!

身边已经汇集起三五百人的莽依图一直在留意长河浮桥上的情况,现在看见大队的敌人马上就要冲过来,只好一边给底下还没有稳住的清军下令——赶紧撤入芜湖城!

一边带着手下冲到长河浮桥南岸列阵……多少抵挡一下吧!

双方的激战马上就在长桥北岸展开了!

刘进忠这边打头阵的不是他的老部队,而是尚淑英、邓光明亲领的一千续顺公府的旗军,领着二百骑兵冲锋的是邓光明的侄子邓忠!

只见他也跟尚之信一样,披着重甲,夹着长枪,一马当先就冲过长桥,一下撞进了清军步阵,随后他手下的骑兵也毫不犹豫地踏了上来!

这些本来还有点怕江宁旗军,但是埋伏在芜湖城外的显然不是旗军,而是孱弱的江南绿营——都穿着绿营号衣嘛!而且两三千人的伏兵,就给尚之信一百多骑冲得乱成一团,这是“弱鸡”啊!

那还怕什么?冲就是了!

莽依图这个时候也上了马,拎着根长枪带着群亲兵硬顶了上去,和邓忠打成了一团,竟然难解难分!

双方战了没多久,尚淑英、邓光明已经带着部队冲上来了,这可是小八百人,其中两百是骑兵,剩下的都是披着重甲的步军,肉搏的能力极强,现在又是顺风仗,还是他们的太夫人亲自带队冲锋,自然人人奋勇,很快就逼得清军节节后退,眼看就要夺取桥头。

莽依图也知道浮桥是万万不能有失的,于是一边抵挡邓忠这个猛将,一边大声吩咐左右:“快快,快去叫人来支援……”

而回答他的,却是一阵刺耳的铜锣声:“当当当……”

鸣金收兵!

这声音是从莽依图身后传来的……多隆居然下令撤退了!

莽依图都有砍死多隆的心思了,但是其他清军听见锣声,都跟退潮一样的向芜湖城门涌去。莽依图也没得办法,只好领着亲兵且战且退,最后总算仗着四条退跑得比两条腿快,冲进了芜湖城,进城之后,他立即翻身下马,然后飞奔上了城墙,循着多隆的认旗,找到了已经被藤牌兵团团保护起来的多隆。

看见面无人色,还一身尿骚味儿的多隆,莽依图就气儿不打一处来,也顾不得什么官场尊卑,只是大声质问:“为什么要鸣金收兵?”

多隆也不和他争辩,只是抬起一条颤颤巍巍的胳膊,指着北方,抖着声道:“你,你自己看……”

莽依图顺着多隆手指的方向一看,顿时颜色大变。

他只瞧见北方天空当中烟尘弥漫,显然正有大队人马向芜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