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清天已死,周天当立 四(第2/4页)

“是吴应麒!”他放下千里镜,甩了甩有点酸痛的膀子,长长吁了口气,“皇上洪福齐天啊!”

川陕总督莫洛也大松口气儿,笑着道:“太好了,这下可算是赢了!”

“还没呢!”勒尔锦道,“得抓住吴应麒才算赢!”说着他就转头对身边的戈什哈道,“传本王的将令……一定要等吴应麒过了浮桥再动手!”

“嗻!”

他说的浮桥是架在荣溪上的一座浮桥。这条荣溪是沱江的支流,说是“溪”,但实际上的宽度、深度搁在北方都能算得上一条大河了。而且现在又是夏季丰水期,所以这条荣溪现在是又深又宽,根本没法涉渡,而为了方便吴应麒自投罗网,岳乐就让人在荣溪上架了一座又宽又坚固的浮桥。

只要吴应麒过了浮桥,那他可就没得跑了!

富顺县城的城头上,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官道上缓缓而来的吴家马队。也不知道是因为这些人心太急,还是那些骑兵的胯下的马儿走累了,这队骑兵行进的速度好像越来越慢了……

突然,那个一边起码一边扇扇子的吴应麒就勒了下缰绳,停下了马儿,还高高举起了手里的折扇!

这是想干什么?

……

大观镇附近,位于一处低矮山梁上的石鼓寺是一座废弃了多年的寺庙,寺庙当年的规模不小,应该是得到了自流井盐商的供奉,现在残存下来的建筑还都非常高大坚固。

现在这座寺庙已经变成了安亲王岳乐的中军所在,寺庙所在的山梁底下还有个小山坳和一个废弃的村子,戴梓领着的炮队就摆在那里,十二门威远将军炮已经架好了,就等大队吴兵从三四百步开外的官道上过去的时候,就能发炮猛轰了!

大炮一响,埋伏在附近山林当中的清军就会跟猛虎下山一样,朝着被大炮轰乱的吴兵杀去!

以上就是今天岳乐指挥的两万大清天兵的作战计划!

计划是很好的,但总是赶不上变化……那队万余人的吴兵后队,不知怎么回事,走到大观镇西南十里的一处由操陕西口音的“云南移民”修建的村寨后,就不再前进,开始在那里埋锅造饭了!

而那处寨子周围非常开阔,不适合打埋伏,到时挺适合摆开来打堂堂之阵……

这下轮到岳乐头大了!

他现在是带着部队下山列阵好呢?还是继续等待好呢?

如果他现在下山列阵,那“吴兵”的前队可就不会再去自投罗网了,而是会调头南下和吴兵的后队一起夹击他……虽然吴兵前后两队加一块儿也不会超过一万五千,优势仍然在他。

但这么一来,想要逮住吴应麒就难了!

可他现在要是不出击,那等吴兵前队中了埋伏,这后队的万余人就有可能就地转为坚守……如果吴应麒不在前队里面,那就算勒尔锦灭了那两千几百人,岳乐还是没有达成目标。

真是让人为难啊!

岳乐正为难呢,守在他身边,一个异常魁梧,穿着正白旗颜色的布面甲的二十几岁壮汉忽然大喊了起来:“东南方向……红巾军!”

岳乐听见这声音就是一愣……红巾军?

现在什么朝代?元末吗?哪儿来的红巾军?现在最多是清末……不,不,大清要万万年的,不可能有“末”!

这个时候那壮汉又吼起来了:“王爷,东南方向出现红巾军……数量很多,似乎上万了!”

什么?上万……红巾军?

岳乐这下可不淡定了,马上站起身问:“费扬古,那些红巾军在哪儿?”

费扬古是这个壮汉的名儿,他的满洲老姓是董鄂,就是那个顺治皇帝最爱的董鄂氏的弟弟——看他这块儿,比王忠孝都高一些,还壮了一圈!他姐姐估计也是个“彪形大妃”……因为“彪形大妃”的缘故,费扬古他阿玛也就官运亨通,从一个护军统领一直升到内大臣,爵位也就从二等男升到了三等伯,后来还追赠了侯爵。而这个费扬古则继承了三等伯的爵位,现在以副都统衔在岳乐帐下听用。

虽然没有自领一军,但是岳乐对费扬古非常器重,把他当成了“参谋长”用,这次伏击吴家军的“天才计划”就出自费扬古之手。

当然了,这个计划是好计划……但架不住吴三桂手里也有一份副本啊!

“王爷,东南方向,好像是从南溪县开过来的!”

费扬古一边说一边把个千里镜塞给了岳乐,还扶着他跑到一座刚刚搭好的望台边上。岳乐虽然上了年纪,但还是挺灵活的,三两下就爬了上去,然后举起千里镜望东南看去。

石鼓寺所在的山梁东边就是一大片开阔的平原,平原一直铺到蜀江北岸,而在这平原往东南的尽头,还有一座依着长江的县城就是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