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天不收你】
人有亲疏远近,沈默云的态度并未出乎裴越的意料。
在如今这个阶段,他站的位置不高,很多时候是被人审视的角色。但是对于裴越来说,站在低处更方便他观察那些身居高位的人物。
目前他所接触到的且比较熟悉的三位大佬中,谷梁就差没把他当成亲儿子看待,实则态度更亲善,至少比对谷范亲切得多。立场决定态度,谷梁对裴戎夫妇的看法与裴越无异,所以他只会支持裴越的想法,哪怕面对裴太君也不会畏手畏脚。
席先生则略有不同,他赞成裴越反击裴戎与李氏,且今日来沈府拜访本就是他的建议。但是除了这两人之外,他并不希望定国府出现太大的动荡。裴越能看出来,席先生没有任何私心,只不过是单纯为了报答当年裴贞的恩情。
或许这就是谷梁所说的,此人即便久经沙场征伐,骨子里依旧秉持着文人风骨。
至于沈默云,裴越脑海中闪现过往的一些画面。
定国府正门初见,此人对裴城和裴云十分亲切,且从他的话语中可知,老二裴云和沈淡墨之间的交情匪浅,平时常有书信往来。裴宁和沈淡墨更是亲密的手帕交,当初第一封信还是裴宁交给他的。由此可知,虽然碍于沈默云特殊的身份,两家长辈联系不多,但晚辈却十分熟稔,这也是勋贵之间常见的相处模式。
所以无论沈默云方才说得多么情真意切,提携相助之意表露得多么直白,裴越始终没有放下心中的戒备。
“定要如此?”
沈默云又问了一遍。
裴越微微垂首,语气淡漠地说道:“沈大人,晚辈只知忠心报国,所以将战场上缴获的罪证呈递给您。至于如何处置,涉及到前定远伯这样的国朝勋贵,已然不是晚辈能置喙的事情,全赖圣上与大人决断。”
谈话至此,终于有了一抹沈淡墨想象中的锋利意味。
沈默云静静地看着眼前俊逸的少年。
早在半年前,他查阅定国府情报的时候,便注意到那天在明月阁中发生的故事,所以初见时才会夸赞裴越一声“好胆气”。只是连他也无法料到,这个少年成长的速度如此惊人。月前在定安堂中,虽然最后是他一锤定音,迫使裴戎主动辞爵,可这整件事的首尾都是面前少年一手谋划。
如果说之前裴越给他的印象还是一往无前玉石俱焚的果敢,今天这句话便勾勒出他性格中的沉稳内敛那一面。
所谓知进退,简简单单三个字,却不知难倒多少风流人物。
裴越言下之意,既然皇帝陛下都夸他忠义为先,他将这般重要的证据交上来合情合理。至于此事涉及到裴戎,生父终究大不过君父,而且他只是交给沈默云罢了,又不是拿着证据去承天殿告发。
对于沈默云来说,这张薄薄的纸是个烫手山芋。
皇帝陛下当初知道裴戎勾结山贼的时候,心情非常不好,那几天脸色阴郁得有些吓人。后来接到裴戎主动请辞爵位的奏章,他还骂了几句。看似恨不能将裴戎下狱,但是熟悉他心性的沈默云却知道,陛下压根不想真的弄死裴戎。
开平帝登基之后休养生息,整整等待十年才改元,就在这位年富力强的君王准备开启一统天下的大幕时,一桩意外又逼迫他停下来。
如今局势越来越利于大梁,国库充盈,军容鼎盛,或许开平帝能完成高祖皇帝都不曾做到的丰功伟绩,这个时候他怎么可能去动裴戎?
这十多年来,开平帝费尽心机调整朝堂和军中布局,一步步完成他的构想。现在两府均衡,军中稳定,只待一个契机,大梁就可以先取西吴再伐南周,成就一统天下之伟业。
只要裴戎没有失心疯领着亲兵攻打皇城造反,皇帝都不会动他。
虽然裴越将证据交上来,然而人心难测,谁能保证军中不会动荡?谁能保证那些勋贵不会误解这是天家要清洗的讯号?
沈默云沉声问道:“越哥儿,你希望我怎么做?”
裴越早就料到今天不会那么顺利。
他迎着沈默云古井不波的目光,不紧不慢地说道:“大人或许不知,这件证据并非是晚辈一人所得,当时尚有京军南营二十四位将士在场,以及广平侯之子谷范。晚辈年纪尚轻,建功立业不急于一时。但是对那些为国拼命的将士来说,这是一份不容忽视的功勋,他们出生入死与山贼拼杀,不仅斩获大量贼首,还缴获这件证据。晚辈觉得,如果不是某些人为了一己私利与山贼勾结,京营和城外百姓也不会死伤甚众。”
沈默云听出裴越的弦外之音。
他此行不是为了私仇,而是为了公义。
如果沈默云坚持要将这件事大事化小,甚至强行压下来,那裴越就会通过别的渠道揭发裴戎的罪恶。以子告父在大梁是重罪,但裴越此举却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纵然是那些名门大儒也挑不出什么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