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新刊(第2/5页)

父子三人针对边关最近的大事,聊了许多,再回头一看,总结一下:顾璋,走到哪里热闹到哪里,走到哪里祸祸到哪里,桩桩件件都和他有关系。

日日枯燥无奇的边关,竟如注入了活水一般,隔几天就有新鲜喜悦的热闹事。

不仅热闹,还有大用处!

薛见雷肃眉:“这小子给军营带来不少好处,可好些对他在文官一路上的晋升没什么帮助,譬如这个训练的册子,神药,还有不能外露的千里眼……”虽然有些折腾了些,但是真的有大用!

甚至细细数来,还有些吃惊,怎么才来不久的功夫,竟然有这么多事可以说?

薛将军想了想,安排道:“除了千里眼,你给《大宣第一日报》人物篇,写篇文章,至于内容分寸,见雷你自己把握。”

有功必赏,有错必罚,这是薛将军奉行多年的治军原则之一,他可不能让少年一片心意和付出,最后只在边关有个好名声,得不到本应有的功劳和奖励。

薛见雷自幼文武双全,还做过明盛帝伴读,写篇文章的功底还是有的,更别说他此时只要想起顾璋,心中情绪就极为充沛,甚至要溢出胸膛。

一想到顾璋,就才思泉涌!

结果一个没注意,因为“感情”太充沛,最后好像有点写歪了。

表面上:【赞一赞顾知府在边关贡献极大的二三事】

实际上:【论顾小璋的365种使用办法(不得不防坑人版)】

把文章写完后,薛见雷越看越满意,甚至有些期待登报后,顾璋会是什么反应。

他面色正直又严肃地送去给薛将军审阅。

薛将军:“……”

幸好十八岁的顾璋,遇上的不是当年十八岁的见雷,要不边关可就不得安宁,天天火星直冒了。

这份稿件才送出去不久。岩武城就出了个天大的爆炸消息——三位县令为刚赤府增产的百年大计,合资共出一百万两!

一百万两!

这还不是最让人震惊的。

顾大人在府衙门口,公开张贴告示,说当增产计划如期完成后,刚赤府粮食产量能达到如今的2-3倍!

刚赤府上下,一片哗然。

连一百万两都顾不上了,毕竟不管是军费,还是衙门的钱,和他们都没什么关系,但是粮食增产这么多,可是实打实的!

“咱们的地,真的能种出那么高产的粮食来吗?”

“是原来的2-3倍,还是今年增产后的2-3倍?”

“不管是哪个,都很厉害了!”

“三位县令怎么这么大方?这可是天大的一笔钱。”

“嘘,就前些天,被顾大人请来,然后个个都白着脸,被人扶出衙门,搀上马车的事?想想就不简单。”

有些了解的人,几乎一听就猜到了里头肯定另有隐情,虽然不至于像消息灵通的官员一样知晓内幕,但是隐隐也能透过账本这些事,猜到点什么。

性子单纯憨厚的人就不这么想了,他们笑容很大:“顾大人可真有本事,能让三位县令都愿意为他花钱。”

黝黑的大眼睛里,透着些二傻子似的淳朴光芒。

这事不仅在刚赤府内部传开,甚至连临近的两个知府,都不顾边关条件简陋和危险,飞快带着手下亲自往刚赤府赶来。

他们距离得近,也不知道能不能一起,这份天大的功劳,但凡能沾上一点,都是在履历上光耀门楣,名传后世的一笔啊!

薛将军更是被惊动。

原本查出后方三名知县贪污,他脸色黑沉如墨,但是得知顾璋宏大的目标后,墨色如潮水般褪去。

他这些年只是守城,没能进攻匈奴,把人打服,打灭,不就是因为后勤跟不上,支撑不住吗?

发起战争那是要消耗举国之力的,物资运送过程中,都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粮食在路上更是几十倍的消耗。

“此话当真?”

顾璋:“自然是当真,还望将军鼎力支持。”

薛将军豪气干云地开口:“只要不影响战局,举全军人人皆可助顾大人一臂之力。”

***

钱已经到位,人也已经到位。

顾璋更是把心放到了肚子里,心安理得地享受起来。

至于担心能不能成?不存在的!

且不说他自己在植物方面,就有百分百的信心,还有系统在,有系统给他保底,他若还担心,那简直就是废物了。

初秋时节。

距离他们春日离京,已有小半年光景。

除了第一波家人和亲友问候的信件,顾璋又陆陆续续收到第二波、第三波,还有特别唠叨的,比如金瑎,都来了第四波信件了。

有户部官员写信来讨教问题的,也有例如方行这样关系不错的,立功得赏后,给他写信来感谢他。

工部窦天工大人,来信与他讨论蒸馏这套装备的灵感,还在信中道:“若还有什么点子,瑶光万万别忘了老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