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敬鬼神而远之
汉章帝刘炟是个很有手腕的人。
他纯粹从巩固汉帝国统治利益和个人利益方面来推动白虎观会议,以让古文学派出局为利益交换,和今文学派达成妥协,要求今文学派让出相对应的坚持,全面配合皇权的巩固。
这一点以【三纲六纪】为代表。
今文学派接受了他的条件,从根本意义上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让皇权成为任何人都不能质疑的权力,由此确立了一套相对严密的社会等级体系。
随后,汉章帝又继承刘秀的做法,针对当时社会上反神学的思想潮流,企图用更加正统的名义将谶纬学说官方化,把皇权和神学集合在一起,更加牢固的绑定,让反神学思潮无的放矢。
这就使得儒家学说自董仲舒开始的神学化道路越发不可遏制,在唯心、迷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在白虎观会议之后,成就了神学性质的完全体。
而就这一点来说,因为被汉章帝当作牺牲品抛弃掉,古文经学反而没有受到太多这方面的制约。
对待谶纬也好,神学也好,古文经师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但是古文经典倒没有那么明确的导向。
而刘备至少在明面上是不能反对皇权和神秘绑定的,他不能公开质疑天子的地位和权威,但是在思想潮流上,他可以做点什么。
所以在这一次的上层建筑设计大会上,他要求古文学派秉持最开始孔子的观念,走最符合古文学派气质的道路。
复古。
古文学派的核心办事指导思想也很简单,一句话。
敬鬼神而远之。
我不说他们是否存在,我也不去探究这个问题,而要求大家远离它们,不要提起它们,在日常的生活和政治活动中,尽量不要去招惹它们,更不要因为一些玄之又玄的事情影响到日常行政。
坚持两个度。
敬、远。
祭祀,我们照常祭祀,祈祷,我们照常祈祷。
但是涉及到国家政治的层面,还是稍微离他们远一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再因为某些天灾人祸而去随意贬斥大臣了,这是毫无意义且非常愚蠢的行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出现商汤这样的贤能,是因为古人做对了什么事情吗?出现夏桀这样的昏君,是因为古人做错了什么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存在于一个时代,那么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做错了还是做对了?”
刘备摇了摇头道:“我是很反感这样的说法的,天灾难以预测,又怎么能是一个人的恶行可以决定的?出了事情,去调查清楚,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然后追究有司,这就可以了。”
对于刘备的这一看法,古文学派的大佬们面面相觑,然后一起看向了卢植。
他们现在不敢反抗刘备的意愿,但是明显意识到刘备的这一想法和现实主流大为不同。
荀子的学术思想长期以来都是被儒家学派主流边缘化的。
因为他出身于儒门分裂之后的子夏学派即西河学派,虽然他本身也看不惯子夏,但是在整体行事风格和思想方面,他就是一个妥妥的子夏学派传人,并且亲手开启了法家学派的辉煌,典型的口嫌体正直。
当时那个时代,大家都在搞唯心,只有你要搞唯物,不边缘你,边缘谁呢?
统治者需要有人为他解释为什么他是统治者,以及进一步解决为什么只有他和他的后人可以是统治者,这是命题作文,而最好的破题方向,就是神秘学,搞迷信。
搞唯物,统治者就没法儿搞稳定的家天下传承,无法解释为什么自己的家族能代代统治,除非代代后人都牛逼哄哄。
而现在,刘备的思想居然直接指向了荀子,甚至隐隐约约还有向法家靠拢的趋势,这能够解决前一个问题,却解决不了后一个问题。
这种情况可不是很美妙啊。
于是卢植咳了几声,看向了刘备。
“玄德啊,不是说你这个建议不好,只是,就当前来看,如果我们采取这样的策略,且不说朝堂上能否得到认同,世人又会怎么看待古文学派呢?吾等乃孔子门徒,不是荀子门徒啊。”
“老师,我当然知道。”
刘备笑道:“但是吾等既然取代了今文学派,总要做点和今文学派不一样的事情,否则,和今文学派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改变,一切照搬,一百年后,还会有一个新的古文学派诞生,把我们取而代之的。”
这……
大家面面相觑,看着面带笑意的刘备,谁都说不出话来。
说穿了,他们真正想做的,就是成为【今文学派】。
但是刘备却说,还会有新的【古文学派】来取代他们,时间甚至只有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