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节 辽东展望,一手掌握
对辽东的展望的确让人兴奋,尤其是一举解决掉建州女真这个威胁,还要把东海女真纳入管治,这个野心可不小,但对于朝廷诸公来说,这却是开疆拓土名垂青史的好机会,没有谁能够不动心。
日后史书上完全可以记上一笔,在某某等人当政期间,国泰民安,向东向北拓土千里,安置民众数百万,万民敬仰……
不过这固然让人心驰神往,但对于诸公来说,还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冯紫英的安排。
短时间内冯紫英还可以继续留守辽东,他本人也是这个意思,要在辽东推进一系列的军政大计,朝廷诸公也乐得继续让他在辽东呆着,但他们也不得不考虑下一步的安排。
今年可以,甚至明年也可以让冯紫英继续在辽东,毕竟总督一任起码三年,说得过去,但后年呢?总不能一直把冯紫英压在辽东吧?
回来怎么安排,最起码也得要安排一个尚书职位,而且怎么看都还觉得有些寒碜了,要说入阁也毫无问题,现在京师城中和江南那些报纸都把冯紫英吹得宛如天人了。
问题是冯紫英太年轻了,就算是后年回来,冯紫英也不到三十岁,就要当尚书入阁,这恐怕很多人心里都难以接受。
不让其回来也说不过去,但让其回来又没法安排,这也让内阁诸公都觉得头疼。就连齐永泰自己都觉得作难。
他当然希望自己这个弟子能早日入阁,也能帮自己分担一些,但是他同样也需要顾及到其他人的情绪,尤其是北地和湖广士人们的感觉,别因为冯紫英让北地士人内部不睦或者和湖广士人的联盟破裂,那就有些不值了。
再说了,冯紫英的确年轻,再晚几年也一样说得过去,可总得要给对方安排一个去处才行。
好在还有一年多时间,齐永泰也在考虑这一年多看看朝中七部尚书乃至阁臣中有没有想要主动致仕的,那样就能腾出一个像样的位置,起码也能对冯紫英有个交代。
就在众人都在忧心和琢磨冯紫英如果要求回京将如何安排时,冯紫英却是兴致勃勃地开始考虑如何将辽东打造成为下一个山东的宏大规划。
冯紫英没有指望朝廷能在实质性的钱粮上给予多少支持,实际上那也不现实。
山陕民乱,河北河南的白莲战乱,这几年里,基本上透支了朝廷财力,再加上这两年的辽东之战,可以说如果不是黄汝良殚精竭虑地谋划,加上冯紫英的不断出谋划策用借贷、国债等手段来筹措资金,户部早就撑不下去了。
现在好不容易看到辽东的建州之患要告一段落,朝廷的心思要放在赈济和扶持山陕河北的地方建设上来了,你突然跳出来说辽东也要支持,这不是要人命么?
所以冯紫英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找朝廷要钱粮这类的支持,他要的只有政策,而这个朝廷从来也不吝于给。
只要局限于辽东,让你冯紫英去折腾,也省得你琢磨着想要回京不好安排,你有多大本事尽管在辽东使将出来。
现在辽东即将一统,冯紫英准备很快就要对整个大辽东地区的人口进行一个全面的统计,现在初步估算人口大概就在二百万左右。
因为之前李成梁时代,辽东军将大量隐匿人口,所以朝廷户籍上的人口数辽东只有不到九十万,后来被建州夺去了安乐州,损失了接近八万人口,铁岭卫,损失了四万人口,沈阳,损失接近二十万人口,所以锐减到了不到六十万人口。
但实际上即便是丢失了沈阳、铁岭和安乐州,冯紫英估计如果把隐匿的人口能够加入进来,哪怕只清理出七成,起码辽东也还有一百三十万左右,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人口实际上是没有户籍的,都被军队这个庞然大物给隐匿淹没了。
所以借着这一轮辽东一统,冯紫英准备全面清理辽东人口,他是蓟辽总督,也是辽东的土皇帝,有这个权力和资源。
人口和土地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物资基础,没有这两样,一切都无从谈起。
但现在土地辽东不缺,尤其是在彻底解决了建州女真之后,安全问题不再是问题,那边墙内外的黑土地都成为可供耕种的肥田沃土,而且土豆和玉米这两种作为带来,也为这块土地上的产出带来一切可能。
土地不缺,但人口却是一个大问题,辽东面积比山东更大,但是人口却连山东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现在山东户籍人口按照官府统计应该是在一千一百万左右,但实际人口应该在一千四百万左右,辽东人口如果按照战前尚未丢失安乐州、铁岭和沈阳之前,大概在二百万,如果加上建州女真、东海女真和海西女真,大概在二百三四十万,还真不到山东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