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节 着手统合,步步为营

谈话进行得很火热,冯紫英开诚布公,王应熊也知无不言,连带着孙传庭和傅宗龙两个生嫩也都被调动起来了,积极加入话题中。

冯紫英也谈了自己的一些改革观点,比如在职方司下边要设立三个处,一是综合处,二是参谋处,三是情报处。

综合处的职责自然就是上传下达,左联右通,这原来是一个断事在负责,但效率很低,基本上没发挥作用,都是主事们甚至员外郎来承担,这一块类似于后世办公室的工作也要加强。

情报处就不问可知了,冯紫英也谈了自己的设想,比如设立辽东科,察哈尔科,土默特并鄂尔多斯科,叶尔羌并乌斯藏科,朝鲜日本科,西南科,南洋科,要细分化和专业化。

参谋处不用分情报处这么细,按照大区域来进行分派,比如可分成东北、北方、西北和其他四部分,这也是针对大周现在面临的敌情而定。

冯紫英另外还提出自己会建议撤销五军都督府,将其纳入兵部直接管辖,专设训练清吏司和后勤清吏司,而把车驾司并入后勤司中,这样兵部可以变成五个司,再后,就要考虑将职方司拆分,形成为参谋司和情报司,最终定格为六个司一个厅。

冯紫英的这一系列观点让王应熊三人都是既感到振奋,又颇为震惊,冯紫英这可是才走马上任啊,这么做就有些离经叛道得志猖狂的感觉了,部里边的另外两位大佬怎么想,内阁那边怎么看?

看着几人眼底热切中又带着几分担心的神色,冯紫英也笑着摆摆手:“今儿个我也不过是先给你们吹吹风,也就是说说一说我自己的一些设想,并不是说立即就要付诸实施变成现实,这需要我慢慢和尚书大人以及左侍郎大人商计,总的要把他们的思想做通,才能谈得上和内阁诸公报告,成不成,我自己心里一样没数,但毫无疑问,现在的兵部,特别是职方司是不适合现状的,必须要改革,兵部也一样,人浮于事,推诿扯皮,不专业,拖沓延滞,效率低下,这些情况很突出,我相信怀昌尚书和稚绳侍郎都看得见,那么怎么来应对,那就只有改革!”

冯紫英将身体靠在椅背上,放松一些,“我知道这要改革,肯定要触动一些人的利益,闲散惯了,习惯早来早走,一件公务丢下一边十天半个月都没有下文,这多舒坦,日后就不行了,限时办结,这一点是我要最先敲定了,非熊,伯雅,仲伦,你们三位要头脑清醒,……”

冯紫英这些想法并非一时头热,实际上在陕西的时候他就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细枝末节进行改革,但他也知道自己在陕西呆的时间不长,很多举措即便是定下来,日后极有可能就会被废弃,所以也没有太多大动作,但是到了兵部,他觉得就有必要认真地思考怎么来改革了。

……

与贺虎臣、杨肇基二人道了别,冯紫英才返回京师。

贺杨二部驻扎在天津卫,作为北线军团组成的一部分,贺杨二部作为京营军队也就驻留在顺天府境内,而来自蓟镇的军队就驻扎在辽西走廊一线。

被溃败之后的山西镇军重新组建之后成为蓟镇军的一部分,也基本上驻扎在山海关左近。

冯紫英专门去了一趟天津卫,贺杨二部算得上自己的“心腹嫡系”了,虽然表面上他们从京营溃败,重组,再回京营,然后现在又入北线军团,但实际上他们不太可能再回京营,只会融入到蓟镇军中去了,而这一次去辽东,也是与蓟镇主力一道。

对于冯紫英专门来视察并见一面,贺虎臣和杨肇基自然都是惊喜交加。

现在的冯紫英就不再是昔日的顺天府丞了,而是真正直接掌管整个大周军队的三巨头之一,而且还是专门负责调度战事的右侍郎。

表面上看起来右侍郎不及掌管武选司的左侍郎,但对于武人们来说,只有打仗才是他们晋升的唯一机会,只要仗打好了,那一切都不是问题。

现在有了冯紫英做靠山,贺虎臣和杨肇基都是雄心勃勃,一心想要在辽东战场上建功立业。

冯紫英自然是要鼓励和提醒一番的,虽然他也知道辽东战场不好打,但是如果北线军团支援到位,赵率教不草率行事,守住沈阳中卫应该还是做得到的,但杜松部能不能拯救出来,就要看赵率教和尤世禄的临场应变指挥能力了。

既然去了天津卫,肯定还要去王熙凤和布喜娅玛拉那里去见一面的。

不过冯紫英没有在天津卫逗留太久,只留宿了一夜,但就这样也让王熙凤和布喜娅玛拉喜出望外了。

反正冯紫英回京之后以军务繁忙为由,在兵部公廨里住了两晚才回的府里,也足见久旱逢甘霖的王熙凤和布喜娅玛拉战斗力有多么强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