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第4/5页)

王铮安透过后视镜瞅了后座的美云一眼,又心不在焉地说:“所有的消息,没有一个是利好的,投资者对国企的竞争力没有信心,自然要抛售股票。”

“那您怎么不抛?”狄思科问。

“我做的是长线投资,不在乎短期内的得失。而且去年内地的零售物价指数比前年低了10%,很可能会让银根渐渐松动,这对内地市场来说,是一个利好信号。”

国企股的跌市基本已经探底完毕了,即使短期内涨不起来,也不至于跌到退市。

只要内地的经济能进一步转好,国企股很快就能进入盘升轨道。

王铮安既然看好内地市场,就会给国企股一些恢复时间。

儿子难得向他讨教问题,又是在美云面前,王铮安将问题拆解得很细,恨不得把自己的老底都掏出来。

狄思科对港岛股市和国企股的求知欲,让王铮安猜测,腾飞也许有了在港岛挂牌上市的打算。

他内心觉得当下的环境,并不适合腾飞这种科技企业上市。

但他对内地国企的了解并不深,而且国企的发展总是有些政治考量的,所以他并没有冒然给出建议。

只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量客观地回答儿子的提问。

两人聊了一路,以至于他在酒店门口下车时,愣是没能跟美云说上一句话。

不过,美云对儿子的重视,明显高于与他旧情复燃。

一家人能这样坐在一起聊聊,这个体验对他来说也很不错了。

*

将小姨送回姥姥家以后,狄思科并没提起遇到王铮安的事。

只把这次见面当成了一次偶遇。

陪着老妈在农村住了一宿,他第二天就带着老婆孩子回城里,去了于爷爷那边。

老头老太太的年纪越来越大,采购年货和招待客人的事情,都得由小辈来做。

两位老人虽然已经退休很多年,但每年来拜年的亲戚朋友还不少。

自打进了小年,就有客人陆续上门了。

“今天来的客人是干什么的?”狄思科在路上就提前打听了客人的情况。

于童望着窗外漫天的大雪说:“我爷爷老家那边的亲戚,今天早上,我哥去火车站接来的。”

“这都快过年了,老家的亲戚还出远门啊?”狄思科诧异问。

他记得于爷爷的祖籍好像是湖南湖北那一带的。

“可能是有什么事吧,”于童不确定道,“我小时候,老家来人比较勤,几乎每年都来拜年。后来打电话方便了,我爷爷不让他们带土特产上门拜年,打个电话就行了。所以这几年基本都是电话拜年的。今年突然来了北京,可能是老家那边有了什么事,所以,我爷爷把我们都喊了回去,要是老家亲戚有困难,我们能帮就帮一把。”

于爷爷是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当年参加过革命,又有文艺特长。

退休的时候,在文化口的职位已经很高了。

老家的整个县里,他是混得最好,职位最高的,所以,甭管有事没事,老家的亲戚每年都风雨无阻地进京给他拜年。

不过,人家虽然年年来拜年,其实还真没开口求过什么。

爷爷怕老家的人破费,收了人家的特产,每年都要回一大堆的礼,再给人家把路费报了。

两边虽然离得远,常年见不到面,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依然维持着不错的关系。

“妈妈,一会儿见了客人,我得喊什么啊?”狄嘀嘀问。

每次要见到陌生客人,狄嘀嘀和狄嘀嗒都得在进门之前问清楚。

“这次来的是你太姥爷的侄子和侄孙。我要叫堂伯和堂哥,你们直接喊姥爷和舅舅就行了。”

于童说完,自己都快被这复杂的亲戚关系绕晕了。

好在狄嘀嘀和狄嘀嗒是从小身经百战的,见过的亲戚没有一百也有五十了。

进门以后对着陌生亲戚准确喊人,顺带着拜年,轻轻松松就圆满完成了认亲任务。

于童发现爷爷的眼睛有点红,便拉着老太太小声问:“我爷怎么哭了?不会是见到亲侄子太激动了吧?”

这老爷子最近几年确实有点多愁善感。

“哎,”老太太抹了抹眼角,“你知道你堂伯他们为什么今年又跑来北京拜年了?”

“是老家那边有什么事么?”

于童刚才仔细打量了,这个堂伯长得黑瘦,头发半白,瞧着也是六十多的人了。

这把年纪还要在过年前亲自往北京跑一趟,必然是有什么紧要的事。

“你爷爷老家那边,接到了通知,因为要修建长江三峡工程,今年全县都得移民。”老太太说着说着就哭了,“你爷爷亲人的坟都在那边呢,他爸妈,他大哥和妹妹,全葬在那里。要是整个村子都移民了,别说给他们扫墓上坟了,三峡正式放水以后,老家那些坟头全得被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