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第3/5页)

“产业整合度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以美国为例,美国的产业整合度极高,而他们提高产业整合度的办法,就是并购。在过去的一百年间,美国出现过四次并购浪潮,每次并购结束后,都会出现一批大企业大集团。”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产业整合度是很高的,行业内的相关企业,可以通过计划被联系起来,高效地完成生产和分配任务。”

“以我们腾飞公司为例,”狄思科示意周健将继续换幻灯片,“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还是七二九厂,生产的所有产品都不需要为原材料操心,因为北京市内还有十几个无线电元件厂和半导体器件厂,有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生产计划,我们的整个产业链是相当完整的。”

“可是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没有了计划的勾通,原本的整体被打散,企业被卷入市场经济的浪潮自谋出路,反而让我国的产业整合度逐渐降低了。”

“产业整合度的降低,也意味着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降低。今年我国进行了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来开会之前,我特意跟相关部门咨询了一部分数据。目前,全国有工业企业七百多万家,这其中的大型企业只有六千多家。将前六百强企业的年销售总额加在一起,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年的销售额。”

“为了尽快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我们太需要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了!”

几位被请来的经济学专家都认可地点头。

他们大多是研究国有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在来开会前,几乎所有人都对腾飞提出的这次并购表示认可。

在他们看来腾飞并购人合,就是在为成为国际性大企业大集团做准备。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并购浪潮,但是主要以外资并购国资,私营并购国资为主。国企之间则主要是强弱并购,这些手段对于盘活存量资产,不失为好办法。”

狄思科面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提高音量说:“但是,对于缺乏世界级大企业的我国来说,强弱并购的效率太低了,这样很难实现倍增效应!所以,我们腾飞才提出与人合公司强强联合的方案!达到1加1大于二的目的!”

有人在这时打断道:“你觉得腾飞和人合公司合并,就能成为世界级大企业了?”

“现在当然是不能的!”狄思科从容道,“但是我们腾飞可以作一个国企间强强联合的试点,为其他更有可能成为世界级大企业的同仁们,提供一个参考。”

李副部长说:“很多同志对这次并购存疑的地方在于,腾飞和人合分属两个行业,你们在业务上也没有重合的地方,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两个完全没有联系的企业组合到一起,反而会因为行业过于分散,增加管理成本。”

“领导,我并不认为腾飞和人合在业务上没有重合,事实上我们是互补的。”狄思科摇头说,“人合每年都有不少研发成果,但是真正能转化落地的只有一两项。他们有了研究成果以后,要带着项目去找合作伙伴,通过合资建厂才能投产。”

“由于主要精力都在研发方面,生产经营就成了短板。成果转化率太低,导致很多研究都做了白工。就比如他们研究到一半便中途放弃的计算机解码板,其实是我们腾飞进口清单上很重要的一项。如果双方能够合并,腾飞愿意出资将这个项目继续下去,尽快实现解码板国产化,为国家节省外汇。腾飞的生产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可以帮助人合转化更多研发成果。”

听到这里,人合公司的蔡总实在是坐不住了。

他举手打断了狄思科的发言,表示有话要说。

李副部长颔首说:“今天这场座谈会就是帮你们双方进行调解的,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

蔡洪涛不客气道:“狄总,你们腾飞要是想跟我们人合合作,咱们可以坐下来谈,看中了我们解码板的项目就直接说,做生意嘛,没什么是不能商量的。但你们不能看中了项目,还要连带着把我们公司也一起划拉走呀!”

马援朝心说,从你们手里买个半成品,被开出一个天价,哪有直接并购公司来得实惠!

大家都是工业部下属企业,只要上级领导点头,连并购的钱都省了。

白得一家软件公司,还能白得一个半成品项目,只要脑子不傻,都知道要怎么选。

狄思科则笑着说:“蔡总,腾飞早就看好了人合公司,要怪就只能怪人合太强了!我们只想跟最强的公司联合,相互取长补短,实现产业整合。”

蔡洪涛:“……”

他把队伍带得太好,反而还成了他的错呗?

面对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理由,蔡洪涛都被弄得没脾气了。

不管怎么样,这也是在领导面前为他正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