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第3/4页)

狄思科得知结果后,只能感慨一句,不愧是粉红大亨!

*

于童组织的这场迎亚运群星演唱会,似乎给企划部的同志们打开了思路。

舒尔宝卫生巾也开始蹭亚运的热度,不但将电视广告的演员,换成了一位女运动员,而且产品包装上也出现了为北京亚运加油的口号。

克拉拉还大张旗鼓地做了一个企划,打算将舒尔宝卫生巾免费送给女排运动员试用,最好能得到国家体委训练局的首肯,让舒尔宝卫生巾成为女排的指定用品。

然后以点带面,在其影响下,让其他项目的女队员,也将舒尔宝卫生巾当做指定用品。

这个点子的含金量与小票换门票不相上下,甚至还更高明、更有格局。

她刚将这套方案提出来的时候,得到了所有外方人员的支持。

大卫还一点不含蓄地给克拉拉拍马屁,“这套方案如果成功了,咱们一定会得到今年的’最佳客户创意奖‘!”

“最佳客户创意奖”是宝莱总部为全球所有分支机构设置的大奖。

每年只评一个,在这群老外心里,堪比诺贝尔和奥斯卡。

大卫用“宝莱诺贝尔”拍马屁,成功让严肃的克拉拉露出八颗牙齿的笑容。

不过,想要将产品送给女运动员试用,也是要经过层层筛选的。

克拉拉想找个能说的上话的人,向训练局那边递话,帮两边牵个线。

当被对方询问到是否有这方面的门路时,狄思科想也不想,直接摇头说:“不认识体育系统的人。”

他觉得这群老外完全是一厢情愿。

训练局也许会收下宝莱提供的卫生巾进行试用,但绝不会让舒尔宝卫生巾成为女运动员们的亚运指定产品!

尽管北京宝莱是一家合资公司,而且中方持股占多数,却也改变不了宝莱是进口品牌,舒尔宝卫生巾是地地道道外国产品的事实。

这款卫生巾若是得到了“XX项目女运动员亚运指定产品”的称号,品牌方必然会通过各路媒体对这项合作进行大肆宣传报道。

借着亚运的东风,宣传到全国人民都知道的程度。

然而,运动员参加亚运会和奥运会是为各自祖国荣誉而战的,若是在赛场上与品牌方的国家队狭路相逢,那局面应该不会太好看。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狄思科一点也不想看到这种广告宣传。

他将这方面的考量隐晦地透露给了克拉拉,不过,不知对方没听懂,还是装糊涂,竟然仍在继续寻找关系,尝试与训练局进行合作。

葛立平向来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一切从公司利益出发,这次却十分难得地与狄思科统一了战线。

他也不想让本国的荣誉军团在赛场上用老外的产品。

那也太寒碜人了!

好像咱自己就生产不出好产品似的!

这俩人最近整天身在曹营心在汉,希望训练局不要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迷惑。

最好有一个国产品牌的卫生巾也能为运动员们赞助,让姑娘们在赛场上自由驰骋。

胡丽娜是销售部的包打听,这天下午从外面跑回来,就跟大家报告好消息:“克拉拉铩羽而归了!”

“铩羽而归是啥意思?”吕霞跟她确认,“她的项目没谈成啊?”

胡丽娜一脸骄傲地说:“肯定谈不成啊!国家队怎么能让老外蹭咱亚运的热度!”

“那训练局没留下一点试用装啊?”吕霞嘟哝,“反正是白送的,不要白不要!”

“好像没留!有一个国产品牌的卫生巾也去谈赞助了,既然已经有国产赞助了,人家当然不会留咱们的舒尔宝了!”

狄思科开门时,听到这句话,刻意清了清嗓子,严肃批评:“在单位说话要注意影响啊!”

几位女同志嘿嘿笑,“注意注意!下次一定注意!”

克拉拉的“指定产品”策划彻底告吹,很快就在公司上下传遍了。

因着她出师不利,提前为这场策划准备的各种宣传手段也一并作废。

大家忙了半个多月,全都做了无用功。

这个“指定产品”的策划,是克拉拉来到北京以后,独立主持推进的最大项目。

虽然烧的有点晚,却是正经的新官上任三把火。

可是,三把火还没烧起来就被吹灭了,让向来无往不利的克拉拉心里一直憋着火。

她想尝试找找其他门路,再跟训练局那边谈谈。

狄思科怕她继续跟运动员们死磕,主动给她提供了另一个方案。

“亚运会的目光也不能全都集中在赛场内,其实赛场外也是有很多风景的。”

克拉拉还对她的“宝莱诺贝尔”抱有希望,便直接问:“狄,你有更好的办法吗?”

“最好的方案当然是你想出的,赞助女运动员。”狄思科遗憾道,“但是此路不通,咱们也可以想想替代方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