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第3/4页)

周侍郎嘴硬地道:“不是有士兵偷了萧将军的书信跑回来报信么?书信一丢,萧将军肯定会怀疑,进而做出种种防范之举,杀掉海甫哲,是最能洗脱罪名的。”

勤国公冷笑道:“周侍郎好一张利嘴。若依你所言,萧将军要破局,杀掉海甫哲便够了,何必多此一举攻打草原城?”

周侍郎道:“这便是萧将军高明之处了,她说攻打草原城,谁知道是真攻打,还是只是说说?”

礼部尚书马上道:“既如此,不如先看看萧将军是否攻打草原城再做决定?”说完看向龙椅上的皇帝。

皇帝看了礼部尚书一眼,见他一脸笃定,便应了。

周侍郎看到礼部尚书一脸自信从容,不由得有些怀疑,这老东西如此笃定,难不成暗中收到风声?

可是不应该啊,就是皇上,也才收到折子,而礼部尚书刚才看完折子后脸上出现的惊愕,表示他真的知道不多。

勤国公也很不解,下朝时和礼部尚书一起走,低声将这问题问了出来。

礼部尚书笑道:“我何尝知道什么消息?不过是根据萧将军的性格做猜测罢了。你想想,当初许大公子、静国公世子以及平阳侯府世子那几个让萧将军不快了,萧将军直接拿鞭子抽。如今她知道杀父仇人是谁,哪里会留情?”

只是得罪她,她便拿鞭子将人家抽得几乎死去活来,杀了她父亲、二叔和几个哥哥的仇人,以她的性格不灭了那个国家就不是萧遥了。

静国公却有些怀疑:“可是,她未经允许便直接出兵海原国,落在有心人眼中,那是挑起两国争端啊。”

今日,许尚书和王丞相等没有提起——他们不信萧遥会攻打海原国,所以没有提,可是一旦证实萧遥的确攻打海原国的草原城,那么,萧遥肯定又要被死谏,再被王丞相和许尚书等斥责故意挑起两国争端。

礼部尚书道:“是有这么个担忧。可若萧将军攻下一城呢?”拓展版图,是每个皇帝的梦想,皇帝肯定会想办法减轻萧遥的罪状的,例如说他事先便给过萧遥密旨,说时机成熟便可以悄然出兵海原国。

到时这理由一摆出来,再以萧遥攻下草原城为由说时机已经成熟,王丞相和许尚书能怎么办?

有军权又简在帝心的人,可不是那么容易倒下的,看王丞相和许尚书谋划多年才开始发难,找到的“证据”还不怎么确凿便知道,萧遥有多叫朝中权臣为难。

勤国公听了,笑着点点头:“既如此,倒也不必过于担忧了。”

王丞相和许尚书等耐心等待北边的消息传来。

十日后,北边发来了捷报。

萧遥攻陷草原城,并领兵进入了草原城,将草原城控制在手上!

王丞相和许尚书再一次深刻地意识到,萧遥已经成长起来了,比她的父辈还出色,要想扳倒她,实在太难了。

可不管多难,两人都决定,一定要联手扳倒她。

因为,这世上有萧遥这样一个人活着,他们这辈子都不会过得安稳。

从前敢跟皇帝呛声,直接喷皇帝的日子,因为萧遥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萧遥的妹妹是太子妃,萧遥又是北军统帅,将来大兴朝或许会成为将军府的一言堂。

而他们这些干了数十年的老臣,都将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的后辈甚至有可能永无出头之日!

王丞相和许尚书都坚信,若将军府再一次权倾朝野,没有权臣压制,他们的后辈,都没有办法出头——王大公子抢过将军府的生意,许瑾为了个教坊司的女子害萧遥丢尽了脸,萧遥能不记仇吗?

两人开始发动自己的势力,参萧遥未经朝中允许便出兵海原国,企图引起两国争战,乃大兴朝的罪人。

皇帝如礼部尚书猜测的那般,说自己有密旨给萧遥,让她在时机成熟时可出征一直壮大自己对大兴朝虎视眈眈的海原国,如今萧遥初战告捷,可见时机成熟了。

有了这所谓的“密旨”,任凭王丞相和许尚书的人怎么说,皇帝都不为所动。

付御史又站出来厉声骂完萧遥骂皇帝,然后再次碰主子死谏。

皇帝本来就烦这付御史,又知道萧遥无碍了,便不再憋着脾气,当即命人将付御史拉到大殿门口杖五十,并让百官在旁看着。

对王丞相和许尚书一派的官员来说,皇帝这个做派,就是打他们的脸啊,因此一个个跪在大殿前,请皇帝收回成命,又说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不该如此。

皇帝自登基以来,就一直被王丞相和许尚书掣肘,心里积累了太多太多的不满了,见他们此时此刻竟还要逼迫自己让步,再也忍不下去了,直接道:“众卿爱跪,便跪下去罢。谁若先走,朕倒要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