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第3/4页)

第二日,萧遥和黄副将等在议事厅里议事,商量着北上反击。

北戎本身的兵马便不多,这次损失的十多万兵马更是其最为精锐的军队,根本无力抵挡大兴朝组织的大举进攻。

所以,大兴朝如果发兵北上,定能取得胜利,顺利收回远城和永城。

大家商议过后,都觉得一片明朗。

黄副将笑道:“一旦朝廷派来的兵马粮草到位,我们马上便可以反击。”

萧遥含笑点点头,然而当天下午,便收到来自京城的文书。

文书中称,朝廷会遣人送兵马和粮草,但由于雪灾,大兴朝各处受灾严重,朝廷因为赈灾而国库空虚,所以只能发半个月的饷银,至于粮草,也只能暂时给半个月。

黄副将看完朝廷发来的回复,瞬间沉下脸:“荒谬,军饷岂能一再拖延?荒唐!”

叶参将也很是恼怒,一拳锤在桌上:“一定是那帮文官故意为难的!他们就是不愿看到我们取得大捷,千方百计要压着我们。”

两人发了一会儿牢骚,见萧遥没有说话,便看向萧遥:“萧将军,你怎么看?”

萧遥道:“怎么看?自古以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既然没有军饷没有粮草,那我们就班师回朝。”

叶参将和黄副将吃了一惊:“班师回朝?萧将军,万万不可,我们好不容易打出优势,重击了北戎,正是守好城池准备反攻的好时机,绝不能班师回朝啊!”

萧遥坐在椅子上:“反正我没办法要求我手下的兵不吃不喝不收饷银上战场拼命。朝廷中谁有这个能耐,就由谁来领军守城好了。至于反击,别做梦了,根本不可能。”

黄副将和叶参将连忙劝萧遥三思而后行,劝了一阵见没效果,忙又道:“不如我们先写一份急报回去凑明,等朝廷有了决议再做决定?”

萧遥说班师回朝,也只是为了吓唬人的,因此点点头,马上写了一封急报命人快马加鞭送回去。

皇帝登基以来第一次碾压了百官,因此接连几日心情都很愉快。

不过,他的好心情在收到萧遥命人送回来的急报时,瞬间消失殆尽。

他怀疑自己看错了,揉揉眼睛,见没看错,不由得有些诧异:“萧将军居然要班师回朝?饷银和粮草不足,没法子继续守城?真是岂有此理,户部尚书是怎么办事的?”

户部尚书受了王丞相的指使,特地只给了一小部分饷银和半个月的粮草,并不怕萧遥和百官追究。

因为大兴朝的确多地受灾,需要拨款救灾,和灾民相比,镇守北边的北军,便不是那么迫切了。

如果萧遥敢质疑,并且撒泼要钱,那自然有御史弹劾,让她悔不当初。

户部尚书想到了一切,就是没有想到,萧遥没有闹,没有质疑,直接班师回朝!

这绝对不可以啊!

要知道,远城和永城都失守了,京师就靠萧遥如今驻守的小城作为屏障守护,片刻都离不开镇守的军队。

萧将军若班师回朝,小城极有可能落入北戎手上,届时北戎南下,不是挥挥手的事吗?

户部尚书忙出列,按照一开始想好的借口,一味哭穷,哭完了,开始斥责萧遥不经皇帝同意便班师回朝,置小城的百姓不顾。

礼部尚书出列:“敢问户部尚书,三万的兵马,没吃没喝,又没有饷银,用什么守城?与其饥肠辘辘守城,不知何时被北戎偷袭,以致全军覆没,还不如班师回朝,保存实力呢。”

勤国公说得更不客气:“百官在京师过得惬意,饷银都从来不拖欠,怎么硬是要拖欠北军的?难道,此刻站在朝堂上的百官,不是靠北军保护,才能高谈阔论么?”

户部尚书强行反驳:“北军有半个月的粮草和饷银,怎么就到没吃的没喝的了?”

皇帝见户部尚书到此刻还要为难萧遥,不肯再拨饷银和粮草,直接将萧遥写回来的急报扔到户部尚书身上,森然道:

“萧将军可是说了,5日内,若粮草和饷银不到,她便马上班师回朝。赵爱卿,北军需要人镇守,若萧将军班师回朝,你便代替他去守城罢。”

户部尚书几乎要吐血。

这根本就不讲理,这根本就是霸权!

皇帝看到户部尚书几乎要吐血的表情,心情又好了几分,将两日前琢磨好的话说了出来:

“众位爱卿,前两日人人都说北戎即将攻到京城,并引得很多朝廷命官不顾律令离京南逃,好在有萧将军大破北戎,将北戎军打得抬不起头。萧将军立下如此大功,是不是应该给她封赏呢?”

其实当时就该封赏萧遥或者将军府的,可是当时要先打压百官,为了避免百官拿封赏萧遥这事来讨价还价,他愣是忍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