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第4/6页)

进入十二月份时,就连山姆国,也取消了这种制裁。

山姆国取消了制裁之后,莱斯先生激动坏了,渴望着有人发现自己数月前的先见之明。

他有些迫不及待,担心无人发现,干脆自己再次撰文,点评国家的这次制裁事件,并表示,这是个互相联系和合作的国家,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孤立的,所以国家取消制裁华国,早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在数月前,就曾预示了这一点。

文章发表之后,莱斯先生终于接到了期待中的电话。

亲戚们认为,他的确是个有远见的人,居然在几个月前就猜到了这一点。

同事们则恭喜他猜测正确。

莱斯先生很高兴,觉得即使得不到上面的嘉奖,这次也值了。

没想到,没过几天他就被邀请加入研究与华国关系的小组。

在这个小组里,莱斯先生把握住“制裁不等于完全和华国完全断绝关系”这个原则,稳立于不败之地。

莱斯先生这一生最自豪的,就是这次豪赌,因为他赌赢了。

时间的脚步夹带着历史的洪流,滚滚而过。

东欧的剧变还在继续,进入90年之后,伊拉国开始入侵科威国。

在伊拉国刚侵占科威国的当天,山姆国马上做出反应,而联合国也召开会议,投票决定,要求伊拉国在明年1月份须从科威国撤军,否则将谴责和制裁伊拉国。

对此,伊拉国丝毫不理会。

山姆国开始往伊拉国派遣军队,执行“沙漠盾牌行动”,防止伊拉国入侵沙特。

萧遥在山姆国已经待了两年了,两年没有回过国内,和萧博及周楫只是靠电话联系,其余的日子,一边工作一边大量阅读。

当看报纸,看到这个消息时,她有点吃惊。

虽然知道这两个国家一直有争端,迟早会有一战,但是她没料到,伊拉国的态度居然如此强硬。

大使馆内众外交人员都热情讨论起这件事,并讨论山姆国最终会不会出兵。

最终,大家都觉得,山姆国一定会出兵。

他们现在就已经派了美军过去,要开打的架势十足。

只有吕秀不解:“山姆国就不担心,他们会像毛熊打阿富国那样,陷入了战争的泥淖吗?”

萧遥道:“还有几个月呢,山姆国肯定会做好准备的吧。”

不过,心里也对这个问题很是不解。

战争烧钱,这是毋庸置疑的,山姆国真的不担心他们会步毛熊国的后尘吗?

要知道,毛熊国在与阿富国战争之后元气大伤,就连东欧政权剧变,也是因为毛熊国被这次战争拖得异常无力。

不过一想到山姆国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又不得不佩服。

不管如何,山姆国独立于亚欧大陆,相对封闭,被渗透的几率还是比较低的。

这样的战争,外交人员虽然讨论纷纷,但是却没有做什么,还是按部就班地处理着自己手里的工作。

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方面的问题,萧遥等都继续处理,竭力让两国友好交流。

当然,工作时,大多数外交人员,还是得面对山姆国方面的傲慢。

萧遥因为和莱斯先生算是有点儿交情,加上莱斯先生认为她之前鼓励的那场豪赌还不错,倒没受到什么冷遇,但是,谈判时,却也没办法占到便宜的。

这期间,萧遥看国内外的报纸,发现很多专家通过分析都认为,山姆国空军强大,陆军也算强大,但是来到陌生地方作战,或许不敌特别勇猛的伊拉国军队。

这个时候的伊拉国陆军,或许比华国的陆军还要强大,他们有95万正规军,还有差不多50万预备军,而且坦克、装甲车数量多,力量强大。在空军方面,伊拉国全国境内覆盖着总和防控系统!

看得多了,萧遥就觉得,似乎很多评论家都在鼓励伊拉国和山姆国打一场,并且将山姆国打败。

从专家对装备的分析来看,萧遥也觉得,这战争可能要打一段时间。

只是随着时间过去,她从山姆国借了一些科技相关的书籍看了之后,且在山姆国高校行走,与一些理工科方面的教授聊过之后,她改变了看法。

山姆国的科技发展到了极高的水平,虽然她没有明确知道,山姆国将这些高新科技运用到了军事中——但这几乎是不用疑问的,因为在现代社会,很多高尖端技术,一开始是先应用与军队的。

山姆国有高新科技的军队,要打科技相对落后的伊拉国,似乎不是那么难的事。

进入了91年,伊拉国还没有从科威国撤军。

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萧遥更关注报纸了,虽然她没法投身这场战争,但这样的战争,和她手头上的外交事务,也是息息相关的,多关注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