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火药(三)(第2/3页)

但刘彻转念一想,又觉得很高兴。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秦皇他知道,秦始皇嘛。虽然残暴无道,但的确是一统天下,奠定了华夏基业,从这方面看,“始皇帝”实至名归。

唐宗宋祖他不知道,估计是后世的皇帝。

而汉武帝,都提名字了,那就是他自己了。

原来,自己的谥号是“武”!这个字,很得刘彻欢心。而且,这也说明自己在军事上应该颇有建树,说不得,就是把匈奴给赶出了漠北!

猪猪狂喜!

听上去,包括他在内的四位皇帝,后世对其评价还是很高的。

而且,仙画所说的事情,现在都还没有发生,以后也避着点就行,没什么大损失。

至于丢脸面这件事,嗐!其他几位皇帝都更丢脸,他这算不上啥。

猪猪看开了!

他半躺在身后的榻上,优哉悠哉的看向了天空。

这期仙画,很好!待会儿要再点一下那个向上的大拇指。

刘彻此时还没有想到,仙画待会儿会给他带来多大的惊喜!

......

【好了,扯远了,我们还是继续来说火药。炼丹术士呢,其实也可以说是古代的化学家。他们虽然经常炼些不靠谱的东西出来给皇帝和达官贵人们吃一吃,但是呢,他们误打误撞也发现了很多的好东西。】

【这里面就包括了火药。】

【火药有一说是由隋唐时期的著名大夫,药王孙思邈发明的。孙思邈呢,医术了得,不仅是药王,还是满级的炼丹术士。传说是他在炼丹的时候发误打误撞的发明了火药。在他的《丹经内伏硫黄法》中第一次出现了□□的配方。后来,唐朝中期一个叫清虚子的道士又改进了这个配方。不过,我觉得,孙思邈未必就是第一个发明火药的。因为在孙思邈之前,东晋的另一位有名的炼丹大家葛洪就曾经在自己的著作《抱朴子》中记录了火药的原始配方。既然有了配方,就不可能没炸过炉。】

【因为种种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这里就不放配方了,求404大神放过。可以说,火药的出现不过是炼丹的副产品,一开始的时候很不受重视。炼丹师们都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再偏个题,葛洪和孙思邈都是道士,所以说咱们中国的道教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世界进程。】

......

路小柒给这一段配的是动画,Q版的小人在画面里拼命的拿着扇子扇火,模仿炼丹的场景,倒是很有意思。

原本因为一开始的轰隆声而被吓到的各朝百姓们,现在总算是平静下来了,一个个在街道上、在田间地头看得津津有味。

唐朝的百姓们看得更有代入感。因为孙思邈他们认识啊!

“孙思邈!我见过的!真真是仙风道骨,而且可是大大的好人,上次我阿翁的病就是他治好的,还没收诊费!”

“听说药王已经有一百多岁了?”

“真的假的?”

太白山中一竹庐。

一个小童正拿着蒲扇扇着炉下的丹火,旁边有一位头发胡须皆白的老者盘坐着,正聚精会神的看着天上的仙画。

小童张开嘴,看上去傻愣愣的:“师父!仙人提到你了哎!”

小孩子不懂事,还以为天上的女声是仙人。

这一身仙风道骨的白头老翁正是民间鼎鼎有名的“药王”孙思邈。

小童忿忿不平:“仙人还说咱们的丹药是害人之物!明明咱们炼的就是救人的药!”

污蔑师父,即使是仙人也不好使。

孙思邈却洒脱之极:“金石之物,服用起来的确是要慎重。药石相欺,人人腹中,遂相斗争,力甚刀剑。的确不是每个人都能以此为药。”②

他自个儿虽然推崇“服饵”养生之术,但绝不认为每个人都适合吃这个东西,就算是他自己服用,也都是很谨慎很慎重的。尤其他是经历过魏晋“五石散”危害的人,认为“宁食野葛,不服五石”。所以,他在给皇室贵人诊治的时候,从不进献丹药。

至于丹药这东西,养生就罢了,和成仙有什么关系?

孙思邈看着天幕,对后世之人提到了自己的名字并不感到惊喜。

尤其是自己的名字居然是与“火药”挂钩在了一起。

他当然知道火药是什么,炼丹的时候也偶尔炸过几次炉,从而发现了这种黑色的残渣。只是,孙思邈没有想到,这些东西最后会被应用到战争上。

他生于乱世,见惯了战争对百姓的危害,对此十分厌恶。

小童有些忐忑的问:“师父,仙人既然说丹药是有害的,那会不会有人来找咱们的麻烦呀?”

“你我尚不至于。”孙思邈抚须,叹一句,“但其余方士们可能会遭受到无妄之灾。”

他看了看四周,这地方已经隐居了几年,眼中带着不舍:“看样子,咱们又得换个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