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 总会屋(第2/3页)

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治期间,那时候随着明治维新的兴起,股份制公司的概念也被引入了霓虹。

既然是股份制,又是上市公司,那么群体股东自是不缺。

按照东证交易所的规定,在市场一部上市的企业,其股东至少在2万名以上。

随着股市交易的进行,这些发行的股票可以被任何股民所购买。

于是渐渐的以此为土壤,一部分拥有股份公司若干股票的股东。

他们滥用自己的权利,向公司要求不正当财物或是收取贿赂的人就诞生了。

而这些股东所结成的利益团体,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总会屋。

按照霓虹的《商法》和《会社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在每年的某个时期举行一次定期股东大会。

持股数量达到法定份额的股东,均具有参加股东大会的权利。

对于上市企业来说,尤其是大企业。他们每年举办的股东大会,往往会有上万人参加。

人一多了,那就什么鸟都有。

一些别有心事的人,通常会抓住上市企业的痛点,质问企业经营者是否需要对某些事负责。

他们虽然只是一群微不足道的小股东,但是当着上万人的面,企业高层反而常常会被弄得灰头土脸。

而日本人好面子的习性与生俱来,如果在公开场所被指责、或者不顾形象地与人争吵,会被认为是违反传统的耻辱。

这些企业高层是绝对不屑于在股东大会上,和那些小股民争吵或者辩解的。

所以为了尽快结束股东大会,企业经营者面对那些刁难者要么是和稀泥。

要么就是私下应允好处,让这些小股东在股东大会上安分一点。

久而久之,股东大会就沦落成了“面子大会”或者“鼓掌大会”。

而那些尝到甜头的小股东,一看这似乎也是一种生财之道啊。

于是在有心算无心之下,他们利用法律漏洞成为各家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常客。

他们起初自称“职业股东”,拿手好戏就是在大会上大肆喧哗、大放厥词,质疑公司经营的方方面面。

如果公司无法对他们的问题作出应对,他们便极力宣传公司的运营失败。

又或者造谣领导者人品道德不可信,借以打压股价,使公司经营者损失惨重。

久而久之这些职业股东所结成的“总会屋”,几乎成了上市企业无比头疼的麻烦对象。

再后来为了避免可能的损失,大多数公司经营者会采取回避政策,即花钱买平安。

他们每年给总会屋支付一定数额的保护费,防止他们在股东大会召开时前来闹场。

在这种纵容之下,总会屋的胃口越来越大,他们开始不满足于仅仅在股东大会上一展身手。

他们更试图深度参与到很多公司的决策与经营之中,甚至不惜为此挑动争斗与发动流血事件。

在百年的历史过程中,总会屋甚至还和山口组干过架。

随着60年代霓虹经济的发展,因为上市企业越来越多,总会屋规模也是一再扩大。

地产、通信、交通等事业背后都有他们的影子,而极道与总会屋在控制大公司的需求方面可谓一拍即合。

总会屋负责控制股东,极道则负责为他们提供安全保障。

彼此配合之下,总会屋曾经一度拥有6000多人的规模。

而且,由于利益交换的关系,许多黑白两道的大佬都拿总会屋,作为权力寻租的中间渠道。

商界、政界无一幸免,甚至有人暴言说“全日本的企业没有人能逃得过总会屋,一个也没有”。

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足以看出总会屋在霓虹如日中天的地位。

而随着那么多年的发展,你以为总会屋只会在股东大会上搞事吗?

这样想那可太简单了,作为刚精中的战斗机,总会屋早就发展出了一套成熟完备的“股东大会参与体系”。

不仅有详细分工,还有“一条龙包爽服务”。

比如那些钱给的到位的企业,总会屋就会派人在会上大叫“我没意见、赞成、万岁!”。

他们用这样的动作来打断那些真正有想法和意见的股东的发言,进而剥夺普通个人股东参与经营的权利,保证股东大会尽快结束。

瞧瞧,只要钱到位,刚精也可以变成马屁精的。

以前总会屋不是没打过白川电器的主意,奈何对方的股价一直居高不下,并且在外流通的股票还非常少。

结果导致混进去的总会屋人员,在股东大会上所面对的竟然大多数都是,穿着白川电器工作服的本社人员!

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本社员工,哪怕是刚精也得掂量一下,当面吐槽白川电器所带来的后果。

再说了因为有了第一劝银的庇护,总会屋多少还是顾及着彼此的颜面,没有太过去针对白川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