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2/2页)

他们或许因留在江陵的家人而不得已为之。

或许阿青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为她年事已高的祖父母,她年幼无知的幼弟。

在承受着身体逐渐崩溃的绝望中,姜佩兮一遍遍给背弃她的人们寻找理由。

他们都是不得已的。

他们的生命里不止有主子,更该有血浓于水的家人。

愈渐病重的日子里,姜佩兮把自己从不恨劝到不怨。

重生以来,她也从未想过报复处罚这些不忠的仆役。

姜佩兮不会责罚他们,却也不会再相信他们。

阿青已经给她写了很多封信,恳求回到她的身边。

可姜佩兮一直不答应,甚至没写过回信。

她沉默着看阿青的信,然后把信件压到书籍底下,装作未曾收到那些信件。

如今返回建兴的姜佩兮,再次收到阿青恳求的信件。

这次她提笔写了信,却还是没同意阿青回来。

说到底,姜佩兮良善却也刻薄。

她不会给人改过的机会,允许背叛她的人继续留在身边。

阿青虽在姜佩兮的心中有不忠的污点,可她管理办事的能力一直很好。

姜佩兮便只令阿青管好庄户,吩咐她需要注意的细节。除此之外再不多言。

姜佩兮将写好的各种信件交给刘恩。

由刘恩将其派送到它们各自该去的地方。

处理完远处的事,姜佩兮默默梳理建兴接下来会发生的事。

周朔的母亲将在今年六月抵达建兴,和周朔发生争执后把他砸得头破血流。

七月份的时候,周朔被派去建兴山下的各处学堂开展视察。

随着前任周氏主君的逝世,建兴名声好转。

当初强行给地方分派名额,要求他们必须送上多少学生的建兴学府,如今已容纳不下那么多的学生。

山下又兴建了许多学堂。

尽管姜佩兮不喜欢周氏的行为作风,但在广开学府,无偿给地方子弟提供食宿,教授学问这方面,周氏无可挑剔。

视察建兴各处学堂,大概是周朔难得能接到的轻松差事,那也是前世里他唯一一次因办差把她带离周氏。

在周朔走过各个学堂时,姜佩兮看着朗声念书的学子们止步不前。

学子们衣着齐整,穿着统一的制服,可衣服上或多或少都打着补丁。

姜佩兮在那第一次意识到,哪怕就是世家内部也有着极大的贫富之差。

彼时的姜佩兮在窗外看着那些目光明亮,对未来有着无尽期待的少年们。

周朔走到她身边。

“你少时在建兴读书也和他们一样吗?”姜佩兮问丈夫。

周朔顺着她的目光也看了学子好一会,才慢声道:“我没有他们这么认真。”

她和周朔在建兴山下晃荡了一个月。

白日他们走过学堂,夜幕后周朔带她逛人声鼎沸的夜市。

学堂休沐的日子里,他们还去了建兴香火最旺盛的法华寺。

姜佩兮就是在那里于佛前稽首,祈求传闻中最为灵验、最为仁慈的佛像保佑周朔“平安如意,长命百岁”。

他们还在雨后的街头巧遇周朔的师母。

周朔拜访了他少时的恩师,姜佩兮尝了师母自酿的果酒,最后醉晕晕地告别他们朴素而温馨的小院。

视察建兴学堂的差事简单且轻松,周朔硬是在山下磨蹭了一个月才返回。

她和周朔前世十年的婚姻里,在建兴山下的那段日子最为和睦。

可回去没几日后,周朔母亲于临沅亡故的消息传到建兴。周朔自那后便一直郁郁,心绪明显低落。

姜佩兮试图安慰他,却又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在一次闲暇的傍晚,他们走在秋桂之下。姜佩兮嫌弃他们建兴的桂花过于浓郁,香气让人觉得发齁。

周朔看着枝叶间攒簇的团团桂花,淡声道:“确实不好。它开的太多了,不懂得相较于歇斯底里的炙热,虚与委蛇的漠然才能留份体面。”

姜佩兮奇怪地看向他,她在说桂花,他扯什么大道理呢?

她没能知道周朔那句话背后的隐喻。

他当晚就接到调令,离开建兴去地方,等再回来时已将近年关。

他们的和睦与矛盾,都在长久的分别下被淡化忘却。

往事让姜佩兮倍感唏嘘,前世里她和周朔的关系有起有浮,每每有心结后,周朔就会接到外派的调令。

那些调派总是那么巧合,以至于姜佩兮怀疑周朔就是这么故意躲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