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完结(第4/6页)
目前朝中以政务院总理大臣韩圭为首,统领文武百官主持国事。
永嘉兵变的消息传来,朱沆急火攻心,恨不能将罪魁祸首处以极刑,还力主出兵永嘉镇压叛乱,将葛氏族人也一并清除,韩圭作为总理大臣不能保持沉默,任朱沆情绪激烈带动事态的发展——因此午后在宫里,韩圭难免就与朱沆起了争执。
朱芝这次回京,乃是要顶替到了年纪、精力有所不济的董成进政务院出任辅相大臣(副相),韩圭不想两人还没有开始协作就出生分,特地今晚赶着进宫,当面与朱芝解释一二。
听韩圭如此分说,朱芝朝徐怀行礼,问道:“永嘉之变,我父亲午后进宫与韩公争论,陛下大概早就拿定主意,却没有急着宣布,还是照顾我父亲年迈吧?”
徐怀哈哈一笑,说道:“你父亲是有些顽固,但永嘉之变惊动不小,也确实不能直接说袖手不管,这事还是先让朝野争议一段日子再下决断……”
绍隆帝退位之前要求带高氏族人一并迁往永嘉定居,当时就料定永嘉会有今时之变,也料定绍隆帝及高氏族人会有今时之祸——照韩圭他们十数年前的谋算,此时确实是出兵永嘉清除葛氏的一个良机,但事隔多年,最初谋算的基础已经发生根本的改变。
这个根本性的改变,就是徐怀禅继登基,开创大豫王朝逾十年来,不仅帝国的疆域已经全面超过汉唐极盛之时,国力之强更是远胜汉唐鼎盛之时。
经过十数年的休生养息,特别是医疗卫生环境得到改善之后,帝国人口快速恢复到一亿两千万以上,人口增涨之快,远超历朝历代的休生养息时间,差不多仅用十三四年就补弥了赤扈南侵以来带给中原的人口损失。
天宣年间州县所统计的纳税粮田总计约八亿亩,而到大豫十一年,除开新附的南诏行省、河西行省、云朔行省、辽阳行省、西燕郡国、乐浪郡国以及诸都护府辖地,仅原大越所辖地域,纳税粮田及官田总计就达十五亿亩——新增近七亿亩官田及纳税粮田,有新开垦的,更多则是这些年清查私占隐逃税赋的。
与之配套的摊丁入亩改制,使得田税租赋收入大幅上升,相比天宣年间与田地人口直接相关的赋税,大约激增三倍之多。
新增的田税租赋,主要截留给地方使用,保障乡司基层治理结构的完善。
中枢岁入的激增,主要得益于工造业在各行省踏步式的发展。
虽说各行省的冶炼、织造、造纸等业发展,要落后于南阳、襄阳等地,但相比较天宣年间都是十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增涨。
包括各种榷卖收入、市易税、市舶税以及官办工造所上缴的利润在内,大豫十年的中枢岁入已经达到八亿贯,相比较天宣年间中枢平均岁入水平,大约提高了十倍。
这些年来,军资开销早已经不是中枢度支的核心,更多是道路交通建设的投入。以碎石为硬化材料的国道体系,经过十数年的建设,已经衔接各行省核心州,还成功开辟通往两广、福建、南诏、辽阳、河西、川蜀、西燕的碎石驰道。
也恰恰是道路交通的改善,使得每年往辽阳、云朔、河西、西燕、南诏的人口迁徙,都能保持在一定规模以上,然后中枢再拿出大笔的钱粮,帮助迁徙民众在边地修建道路、建造屋舍、开垦荒地、建造工场,从而彻底的扎根下来。
如果没有每年两三亿贯钱粮的额外开销,很难想象仅仅用了十数年,就从江淮等人口富裕行省,总计往辽阳、云朔、河西、西燕、南诏等地迁徙逾五百万人口,彻底改变这些地区的人口结构。
比如说河西地区,原为党项人的居住地,这些年集中往河湟、灵武及银夏等地迁徒了上百万汉民,基本上使得汉民的人口占据达到四成。
这样的趋势再保持十数二十年,再加上人口自然繁衍,汉民在河西地区很快就会占据绝对多数。
南诏、两广、辽阳、云朔以及新罗等地同样如此。
工造诸业的发展,其中可供贸易的毛纺织业发展到大豫十年,每年需要从吐蕃高地、河西及云朔等地输入羊毛羊绒规模上升到一百万担之多。
这也使得大规模迁徙这些地区的汉民,在遵照传统开垦适宜耕种的田地之外,也有足够的动力去圈占草地、牧养牛羊,而不像以往放任草原地区给蕃民占据繁衍。
利润极为可观的毛纺织品及羊毛贸易,除了强劲驱动帝国不断对外进行军事扩张外,更着意于实际的占领及消化、融合——以往历朝历代,对草原地区一直没有实际占领、消化的动力与能力,即便是王朝极盛之时,最多也仅仅是通过军事行动,将藩民部族从这些地区驱逐出去,以化解对中原地区的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