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忠诚、可汗与新契丹八部(第2/5页)
张鉊当时听完马全节的事迹,都觉得极为可惜,此君去世时不过五十四岁,若是能如安审琦、高行周这样长寿的话,才是镇守河北的最佳人选啊!
而得益与马全节的好名声,河北土豪,特别是沧、瀛、漠、易等州的土豪,非常信任马全节。
加上马全节在十年前就任过三年沧州横海军节度使,契丹入中原后,又再任沧州横海军节度使,虽然他本人没有上任,但长子、次子以及族人亲信,都是提前过去了的。
大军出征时,和凝特意建言过张鉊,说如果大军到了沧州之后,马全节长子马思忠、次子马思义没有亲自来投靠,那就一定要小心。
因为如果这两兄弟投靠了契丹人,那么高行周就不一定能掌控当地的局势,大军在沧州收到的情报,很可能掺了水分,甚至是完全作假的。
于是张鉊引中军主力到达沧州东光白桥和南皮之间后。
哪怕按照情报,契丹大军已经开始快速南下,双方的先头探马就要触碰到的关键时候,张鉊仍然命令大军停下来修整一天。
因此张鉊此次突袭,对于契丹人是保密的,但是对于沧、瀛、莫的高层土豪们,并不是特别保密。
马全节之子马思忠、马思义兄弟这样的,一定会知道他大军的位置。
张鉊冒险在这里停一天,马思忠、马思义还不来拜见,就一定是投靠了契丹人。
那么张鉊就要等待慕容信长去撒网追捕,确定契丹大军的踪迹。或者直接回头,来个好马偏吃回头草,先打刘知远。
慕容信长当然知道这事的重要性,但比起身为皇帝,必须要谨慎的张鉊来说,慕容信长更大胆也更自信。
因为纯粹从军事层面来说,沧州土豪并没有那么重要,不然的话,契丹人哪敢从幽州出发走沧州南下。
契丹人这么安排,只能说明,沧州本地土豪实力有,但还没到能硬抗大国之军的地步。
所有慕容信长的安排很简单,他亲率主力继续按照高行周获得的情报,去搜寻契丹军队的踪迹。
一面命令章西豹和高行周儿子高怀德一起,直接去‘说服’马思忠兄弟。
这个方法是有用的,章西豹和高怀德刚出现在沧州城附近,马思忠兄弟就带着数十沧州本地土豪,出现在了张鉊的面前。
当然不是被章西豹和高怀德抓过来的,人家是先让人通报,然后自己过来的。
马思忠三十来岁,方面阔口,属于那种非常正面的长相。
其弟马思义二十三四岁,上长下短,非常符合此时的审美观。
因为中国古人可不怎么喜欢大长腿,通常以上长下短为贵人之相。
马思义不但上身长,双手更长,这可是用弩箭高手的标准身材。
马思忠一见张鉊,立刻就拜倒在了尘土之中,口中呜咽道。
“沧州百姓,深受北虏压迫,自石氏出卖燕云十六州后,苦难更重,今日终于拨的云开见天日,等到陛下前来拯救了。”
张鉊脸色一肃,露出了几分不忍之色,疾步走过去的同时,还长叹一声,好像深深为沧州百姓受的苦感同身受一般,他扶起马思忠。
“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沧州百姓苦难,正是家中无贤妻,国家无良将所致。
朕提大兵到此,为解救百姓而来,但要打杀北虏,为我千万枉死之灵复仇,夺回石氏出卖的燕云十六州,还需天下人同舟共济。
惜乎马太师已然病逝,不然当为河北良将。”
拼演技嘛,谁不会似的。张鉊这番话,很明白的表达了只要马氏兄弟和沧州土豪愿意真心归附,张鉊绝对可以重用,甚至托付一部分收复燕云之事。
马思忠大喜的抬起头,不是为了张鉊口中的许诺,而是张鉊表现出来了极高的帝王水准。
演技,历来就是帝王的法宝之一,一个连心怀天下,君臣相得都表演不好的君王,很难让人相信他是一个英雄之主。
于是马思忠再次拜伏了下去,因为他看出了张鉊的段位,是很高的,现在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了拉扯了。
拜伏下去的马思忠嚎啕大哭,“陛下……臣父并非是病逝的啊!臣父一生忠义节孝,把这四个字看的比性命还重,更常以这四字教导臣兄弟几人。
当时契丹主以家人胁迫,要臣父亲去东京拜见,臣父对臣说,上不能保家卫国,以致国都沦丧、天子受辱。下不能保护乡梓,使北虏各处剽掠。
如今忠义无存,怎能还屈膝去拜虏主?是以不进饮食,不尝汤药,以身殉国了啊!
皇甫太师以身殉国海内皆知,天子赠常山郡王,谥忠愍。我父死于乡间驿馆,无人知晓,请圣人为家父做主。”
张鉊猛地看向了地上嚎哭的马思忠,立刻意识到了地上这个马思忠,绝对是个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