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怎么反倒还繁荣了呢?(第2/3页)

他跟随高仙芝参与了怛罗斯之战,战争中杜环被大食人俘虏,并掳掠到河中等地,几年之后才被施放。

但杜环没有直接回国,而是跟着大食军游历了整个天方教世界。

他去过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去过地中海地区,埃及、突尼斯、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土耳其甚至希腊等地。

是中国最早到达非洲的人,也有可能是最早到达欧洲的人。

762年,杜环结束游历乘商船回国,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了《经行记》一书。

书中详细描述了河中、波斯、阿拉伯地区、地中海地区、非洲东海岸的地理和风土人情。

对于大食法(天方教)大秦法(基督教)也有详细记载,比起西方人自己的记述,要详细可信的多。

只是万分可惜的是,《经行记》后来失传了,我们只能在某些引用其记述的文章中,寻得一点点蛛丝马迹。

可以说,杜环的这本《经行记》要是不失传的话,很大可能,中亚、西亚和拜占庭帝国的很多历史都要被改写。

张昭在神游天外,但这位自称贾法尔·鲁达基的波斯人,还在用回鹘语跟张昭聊天。

聊他的曾祖父曾经拜在杜环门下,学习来自桃花石知识的事情。

当然,张昭不知道,这位在他身边絮絮叨叨,眼睛也不太好的老头,在后世的中亚五国乃至天方教世界,有多么著名。

这位贾法尔后世被称为波斯诗歌之父、沙漠诗魂,波斯文学史上的恒星,是波斯古典文学的奠基人。

塔吉克斯坦驻华使馆还因为这段渊源,多次在中国举行贾法尔·鲁达基的诞辰纪念。

不了解,所以就不重视,贾法尔·鲁达基觉得这个菊儿汗竟然是来自桃花石,为人彬彬有礼有很有学问,特别是比较尊重文化人,跟他聊天很开心。

张昭则是一边聊天,一边回忆杜环在《经行记》中的一段记录。

杜环记录说在怛罗斯之战后,有大量的工匠被阿巴斯王朝俘虏,在布哈拉,他曾见过有京兆人樊淑为汉匠,河东人乐陵、吕礼为织络者等。

这表明,在布哈拉等城市,曾有大量的唐儿工匠,他们或是被俘虏,或是不得已无法回归故国,但人数肯定不少。

本来已经过去两百多年,这些人的后裔定然早就成了当地人,甚至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些事了,但张昭不管,这些都是技术人才啊!

他正愁没有借口从布哈拉勒索一批能工巧匠呢,这下可算是有借口了。

在这个时代,匠人就是最先进的生产力。

所以除了哈米德承诺的六百万第纳尔必须要一分不少以外,张昭还准备从哈米德这里勒索走至少两百人的各种工匠。

说干就干,张昭赶紧让今天在他身边担任贴身护卫的王通信,出去通知阴鹞子,让阴鹞子直接去找哈米德王子要。

勒索与抢劫,这其实也是一门学问,特别是上升到国家行为以后。

张昭在阿尔卡禁城中跟大诗人聊天,逗一逗小萝莉,但以阴鹞子为首,包括张忠、郭天策、朱清泉、杨守礼、郭广胜等人,则累得死去活来的。

因为哈米德承诺付给张昭的六百万第纳尔中的四百万,要在布哈拉提走。

但你以为就是简简单单的提走四百万枚银币回去,那就太傻了。

如果是四万枚银币带回拔汗那去,那就是一笔横财,但要是四百万的话,这就麻烦了。

因为到了仅仅只有十几万不到二十万人的拔汗那,一次性带回去四百万第纳尔,跟带回去四百万块小石子没什么区别。

货币这东西,必须要与生产力搭配起来,必须要流通起来才有意义。

以拔汗那这点人口和物产,以及丝绸之路那小的可怜的规模,四百万,不!六百万第纳尔带回去,直接就会引发剧烈的通货膨胀。

哪怕就是加上疏勒和于阗也一样,这么多钱砸下去,绝对会消化不良的。

除非张昭有仙法把这些银币运到中原去,只有中原,也才能一次性消化六百万第纳尔,而不至于引起通货膨胀。

所以张昭成立了以阴鹞子为首的太仓司,他们把这批四百万第纳尔中的一百万封藏起来,作为张昭的私人所得,张昭则不会让它们很快流入市场。

其余的三百万第纳尔,再拿出两百万出来,用以在布哈拉周围采购健牛、牛羊皮、牛筋、锁子甲、香料、粮食、大食红宝石、果干、毛毯等物品。

这一来可以促进布哈拉市场的繁荣,还可以减轻周围萨曼波斯伊克塔对张昭的敌意。

因为这些东西是需要到布哈拉周围去买的,这些伊克塔们赚到了钱,就不会轻易被野心家鼓动起来与张昭作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