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宝贝(第2/4页)

不过夏瑄却想,区区一块油纸,对一个驿卒而言,可能也不过是半副茶钱,换做是他自己,理应也会这样做吧。

这吴二取了上一版的报纸之后,而后蹲下,寻了一块碎石,用那满是鱼腥的手,抓着石条,便熟稔地写下了七八个字,边道:“先生,这几个字,我看不甚懂,也不知它的意思。”

他能迅速地写出字来,显然在船上的时候,早已将这几个字不知写下过多少遍了,只是他能照猫画虎地写字,却唯独不能通解字意,现在遇到了难得的机会,自然而然,趁机向邓达求教。

邓达笑了笑,脸上看不到一点的不耐,当即便开始解释起来。

其实解释的时间,也不过一会儿功夫。

而这吴二,生恐自己记不住似的,口里反复地念叨:“那是钺,是兵器和仪仗的意思。这是通,既有到达,也有融会贯通……先生,融会贯通……是什么意思?”

邓达便又耐心地道:“这最早出自朱熹的《答姜叔权》,原文是: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其本意就像你一样,能够好好的读书识字,最终将这字体悟到滚瓜烂熟的地步。”

吴二听罢,忙不迭地点头,于是低声又喃喃念:“朱熹、穷理、举一而三反,融会贯通……这通还有交通之意,又有到达的意思……我晓得啦,先生,不敢耽误你的事,我回头再熟记几次,这上版的报,便应能看出个八九不离十了。”

邓达不忘叮嘱道:“记忆的时候,切不可死记,很多时候,将自己要记忆的要点,结合这邸报中的上下文,你认得的常用字已不少了,许多时候,通读最紧要,有时候囫囵吞枣也未必是坏事。”

吴二很认真地点头:“先生,我记下了,先生还要赶下一趟呢,就不耽误时日了,我这儿有几条鱼……”

说罢,他取了一根草绳吊着的两条肥鱼来,便往邓达的手里塞。

邓达摇头要拒绝,可吴二却不依不饶。

邓达也不是那等啰嗦之人,知道不收吴二这鱼,只怕这汉子往后更不好意思向他请教,最后索性收下,又道:“下一次来,怕是要八月十九。”

“我记得的……”吴二忙不迭地点头。

邓达随即收拾了邮包,跟吴二道别,牵着骡马去下一处。

这一路,夏瑄却是低头不语。

邓达看他一眼,倒是平静地道:“以后你若是接手这儿,要记下这些疍民。”

夏瑄终于抬起头来,惊道:“以后我接手?”

邓达点头道:“这是当然,咱们驿站人手不多,这些时日,我带你熟悉情况,可过了一两个月,便要给你划分一个区域了,不要畏惧,其实没什么难的。”

夏瑄迟疑地道:“我怕我干不好……”

邓达笑了笑道:“起初我也这样,可慢慢的,也就习以为常了。”

夏瑄此时的脸上却是充满了不解,道:“那些疍民……”

“嗯?”

“那些疍民……他们饭都吃不上,为何还要读书?”

邓达听到这话,微微地笑了,而后认真地道:“这世上有一种人,他们天然就渴求读书识字的,他们生下来时,就比寻常人要上进的多,只是……无奈何,他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机会,可但凡只要有一丁点机会,他们便肯排除一切的困难,求知若渴。”

夏瑄长出了一口气。

邓达接着道:“反观不少书香门第之人,家中数不清的藏书,族学里有的是夫子,可偏就不向学,世间的事,真是教人难以言说。”

夏瑄的面上顿时有些古怪起来,道:“长吏……咳咳……”

邓达道:“怎么了,有什么不适?”

“不。”夏瑄道:“你方才说那不肯向学的人,好像是在说我。”

邓达笑了,道:“其实说的就是你我之辈,人所有的东西,便会不免弃之如敝屣,却不知这些东西,对于其他人而言,有多珍贵。”

夏瑄道:“可那吴二读了书,有用吗?”

邓达想了想道:“你可知疍民为何世世代代为疍民吗?”

夏瑄道:“我看书中说,他们乃是贱民……”

邓达笑了笑道:“写这书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曾见过一个疍民,一生都未尝体尝过疍民如何度日,偏偏……却能挥毫泼墨,大讲一通。”

夏瑄挑眉道:“可……官府不也……”

邓达道:“那是因为他们无知,他们在陆地上没有立足之地,又因无知,所以被视为弃民,莫说是官府和本乡本土的百姓瞧不起他们,便是他们自己,因常年在海上,又不知他们为何经受这些苦难,所以也随之麻木不仁,这时候……你问他读书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