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帝心难测
两百多万两……商税……
这个数目,是朱棣无法想象的。
在天下人眼里,朱棣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
正因为他的‘好大喜功’,自然浪费了无数的钱财。
他一次次的北征,又一次次的下西洋,并且发动了对安南的战争。
因而,被无数大臣劝谏,除了那在户部每日愁白了头发的夏原吉,自然还有就当初差点没把朱棣气死的李时勉这样的大臣,认为朱棣做的这些事,空虚了国库,耗费了民力。
民力有没有耗费张安世不知道,可是空虚了国库……这真冤枉了朱棣。
以明朝的税收能力,实际的情况是,虽然朱棣干了不少事,可实际上……就算不干这些事,每年的岁入,也可以说是穷的叮当响。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商税几乎难以征收,或者说……压根就没征收。
这也算是一个神奇的事,天下最富有的两个群体,一个是士绅一个是商贾,居然都不需缴税,前者倒也罢了,可后者你说商人们没有缴税,其实也是冤枉了他们,实际上,他们受的盘剥绝对不小,只是这些盘剥,和朝廷的国库没有关系罢了。
看着这个数目,朱棣道:“都说要休养生息,入他娘的,怎么……就都一个个这样有钱,两百多万两,往年银税,整个天下一年也才得这么多,这还囊括了官盐和铁的银子,现在区区一府就可以做到了。”
张安世笑吟吟的道:“为了鼓励经商,其实臣将这商税定的已是非常低了,多了也不好要,商人们都称颂臣仁慈,说像臣这样的善人,打着灯笼也找不着。”
“胡说。”朱棣笑了:“你拿走了人家两百多万两,还指着人家念你的好?”
“陛下,商贾们若是盈利,其实不在乎缴纳一点税务,他们害怕的是不确定性……”
“嗯?”
张安世当然清楚,没有人喜欢缴税的,之所以这样说,其实不过是这个时代的商贾,有更可怕的事,使他们宁愿老实本分的缴纳税赋而已。
张安世道:“臣让人调查过,就说在栖霞,有一商贾,原是一个货郎,后来渐渐有了一些资本,于是贩卖丝绸,他说从前做这丝绸买卖,就是在赌命,从产地进货,本身就有风险,一怕山贼,二怕官,这山贼见你有银子,便可能杀人越货,而你押着丝绸一路过各处口岸和关隘,但凡被官吏们盯上,或是本地的某些地头蛇,便不免要栽赃你罪名,为了平安,你就不得不想尽办法塞银子,没一日不是惶恐不安,所以……表面上,官府没有从他身上征来税赋,可实际上,为了应付官和贼,他的花销,至少是现在的三五倍,更别提,不知什么时候惹上官司,亦或者……被山贼所害了。”
张安世继续道:“可太平府这边,就立下了规矩,只要缴税,官府这边尽力打击盗匪,除此之外,尽力提供便利,不敢说这官商没有勾结之可能,可这其中的盘剥却是减去了七八成,这商贾反而觉得买卖比从前好做了十倍百倍。现在太平府……各色的作坊,还有许多的铺面,都是这样催生出来的。”
朱棣似乎也抓住了其中的核心:“你的意思是……商贾们……其实该出的银子也都出了,而且还出了不少,只不过……这些银子……落在了别人的口袋里。”
张安世尴尬一笑:“臣没说,臣只是打了个比方。”
朱棣从鼻里冷哼了一声:“难怪这上上下下,都在阻挠新政,一个个,如丧考妣,还个个振振有词,呵……”
张安世便道:“陛下,算了,不必计较,难道还能宰了他们。”
张安世不说还好,这么一说,直接让朱棣勃然大怒:“朕宰了他们就如何?”
张安世便干笑:“嘿嘿……算了,算了,宰了一个,新来的不也还是如此……不将这土壤铲干净,那也只是徒劳无功,臣以为……这事……还是算了吧。”
朱棣咬牙切齿,后槽牙都要咬碎了:“那就一并铲除。入他娘,商人和百姓叫苦连天,银子都给压榨走了,没一文钱到朕这儿来。这到底是谁家天下?”
张安世不语。
“嗯?”朱棣本以为张安世会顺着张安世的话说一句自然是陛下的天下。
可张安世面露难色,让朱棣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不得不说,沉默,有时候带给人的伤害是极大的。
朱棣道:“莫非你的意思是说……这非我大明江山?”
“臣没有这样说。”
朱棣道:“有什么话,但言无妨。”
张安世尴尬道:“陛下,差不多得了,这事不能深究。”
朱棣大怒:“朕看你话里有话。”
张安世咳嗽一声:“臣万死之罪。”